资源简介 《百家争鸣》一课说课稿《百家争鸣》一课说课稿一、说学习内容:《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的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教学顺序上被安排在春秋战国形势学习的内容之后,在教学容量上,学习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学说。因此,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多而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理解产生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情感认同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教学难点是:“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说学生的特点: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二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48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四、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情境引导法、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五、说教学过程:首先,教师以“春秋五霸,你方唱罢我登场;战国七雄,硝烟纵横烽火中”。的诗歌引导学生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春秋战国时的形势。从而点出了“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然后,利用一份表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学生在知的层面上的基本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主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接着,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解决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成就,以及他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再然后,展开对问题“为什么秦国当时要用法家而不用儒家的学说?为什么在以后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能占统治地位?”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难点问题。再接着,以问题“你最欣赏哪个学派的观点?”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有影响吗?”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联系现实、学以致用。最后,以毛泽东年轻时曾经有“合百家为一家”的理想。启发学生,留下问题。这样,一堂课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认识,也学习了方法、锻炼了思维。是应该有所成效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