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资源简介

第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图表、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分析与讨论,对本课知识点的自我总结与回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资源的人均意识、忧患意识、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活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向有关部门作一次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我们即将迎来祖国60华诞,我们会用怎样的成语来集中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呢?引出成语:地大物博(薄)。接着词语辨析:地大物博与地大物薄(通过分析,明确矛盾,矛盾双方——“博”与“薄”作为统一体存在于中国的资源上)搭建桥梁: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中国资源方面造成物博转变成物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引出桥梁——人口众多)新课教学学生阅读,找出由于人口因素而引起的相关资源方面的地位变化。(注意数据的比较!)承接学生的回答,先后呈现《部分资源总量排序表》和《部分资源人均占有量排序表》。(引导中强调“资源总量”——资源大国和“资源人均占有量”——资源小国)输理出中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它向国人敲响了警钟。过渡:上节课,我们还讲到过,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虽然现在实行着“计划生育”,但中国的人口总量在近段时间内还会有所增长。所以,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突出问题,依然会存在,我们还要警钟长鸣。我国除了面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其他问题:(1)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对比图和材料)(2)资源分布不平衡(分别出示石油、煤炭、水资源的分布图)过渡:上面讲到的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和资源分布不平衡,都是讲资源 的外在因素,没有涉及到资源内部因素。那么我国资源本身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呢?聆听:来自戈壁滩的呼声,揭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方面也存在问题。接着呈现土地资源的质量表,引出:(3)资源质量不高7、 中国在资源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忧心忡忡,担心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我们今天请来了国土资源部的徐绍史部长,帮助我们答疑解惑。(掌声有请徐部长上台)徐部长简要介绍2008年我国土地、矿产等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接受记者的采访。人民日报社记者提问:中国如何面对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光明日报社记者提问:中国如何面对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的问题?《南方周末》记者提问:中国如何面对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扬子晚报》记者提问:中国如何面对资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徐部长相应作答)8、我收获我快乐(课堂小结)【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与日常生活还是比较接近的,因些在设计问题上应尽量接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讲。比如在导入上可以这样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哪些资源?不过学生往往会回答如:衣服、饭、笔等东西,因些需要加以引导,这些东西属于什么资源或与哪些资源有关。另外在讲述资源分布的时候,可以进行乡土知识的教育,比如可以提问在温州,哪些资源比较丰富。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增进对家乡的了解,符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