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我们的家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建我们的家园

资源简介

重建我们的家园
一、课前准备
(一) 课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本课设置了"重建我们的家园"一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认识环境保护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保活动。
(二) 教材分析
《重建我们的家园》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本单元主要论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其中前两课强调问题,第三课重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框内容主要讨论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保护,承接前两框我国人口和资源问题的解决,为第四框可持续发展做了铺垫,是第三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分析
环境问题对城市学生并不陌生,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每个学生都深有感触,但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学生了解和思考得并不多,需加强探究和讨论。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保观念,但演变为自觉的行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方针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环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龙游湖镇的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为例,通过课堂辩论、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国家和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环境环保意识,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环保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爱护自己的家园,从自身做起做环保卫士,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自己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成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根据:本框围绕“建设家园”展开,所以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是必要的,而保护环境关键在于人的环保意识的形成所以本课也要侧重这方面的培养。
难点:理解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方针。
根据:国策和方针识记并不难,要正确理解并不容易。
(六)教学方式
以情境式教学法为基调,通过“欣赏动画——辩论(据理力争)——讨论(出谋划策)——分析(阅读理解)——行为训练——理解感悟(明国策)——信息反馈——拓展延伸”等环节和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思考,以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
(七)教学用具
教学环境:学生分为四大组,每大组可分为若干小组,方便合作和讨论。
教学用具:教师搜寻素材制作相关课件;学生准备好笔和本。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动画《记忆中的天空》,通过据理力争(辩论)龙游湖镇是否会重演“记忆的天空”,进行热身运动,引出龙游湖镇的环境建设及其成效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动画展现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动画内容与学生身边耳闻目睹的环境现象很贴近,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热身运动,使学生对区域环境建设问题形成初步认识,为后面深入探讨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
环境保护分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本课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结合龙游湖镇具体情况,通过四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和方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第一环节:保护蓝天(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方方面面,课堂不可能全面涉及到,课文选取“三北防护林”为探究议题,离身处龙游湖镇的学生生活太远,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讨论起来相对平淡,因此本课例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而又比较典型的龙游湖镇粉尘污染为探究对象,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步:展示龙游湖镇粉尘污染图片
第二步:讨论“治理的价值?”。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龙游湖镇镇政府治理空气污染重大举措,特别是热点环保知识。阅读后讨论问题:环境治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否值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政府对污染问题采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认识环境问题是关系人民生活的可持续性问题,关系人们生存和发展,解决不好,我们将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因此必须从长计议。
第三步:如何综合治理?出谋划策(角色扮演)
石灰窑、石灰钙棚、重钙、轻钙、机立窑水泥生产企业300多家,个体户6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大多为低、散、小、污染重的非环保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把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政府部门代表组,龙游湖镇市民代表组,非环保企业代表组,谈论社会各方面粉尘污染治理的措施和意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谈论粉尘污染问题,从而理解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的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第二环节: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步:了解龙游湖镇总体生态环境情况
欣赏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美,领略自然生态美,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念。
第二步:了解龙游湖镇生态环境治理情况
第三步:保护龙游湖镇生态环境(为创建创建生态示范区作贡献)
行为训练(一):请学生为龙游湖镇三叠阎风景区制定一份参观规则。(分组合作,综合评比,看那组2分钟内制定的规则既详细又合理)
行为训练(二):请学生为自己美丽的校园制定一份环境保护规则。(分组合作,综合评比,看那组2分钟内制定的规则既详细又合理)
行为训练(三):请学生自己教室环境整洁卫生制定一份保护规则。(分组合作,综合评比,看那组2分钟内制定的规则既详细又合理)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可以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行为训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精神,唤起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让学生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第三环节:理解感悟(保护环境的国策)
通过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学习说说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主要方针及其自己理解。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难的不是国策的内容,而是对内容的理解,而通过前面的探究和学习,已经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此处理解感悟有水道渠成之感,更有总结归纳之效,显得难点不难了。这种教学过程打破了教参上先讲环境保护的国策再进行案例探究的体例,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当然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师的适时引导也是必要的。
第四环节:知识延伸 内容拓展
提出问题供学生课后探究:我国三北防护林问题;《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问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探究龙游湖镇的环境保护问题,教材设置的是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而环境问题是全球化的问题,是全世界都应关注的问题,总之,国际国内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应该让学生都有所了解,而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抛砖引玉,提出重大环保问题,提供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探究,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展示板书提纲进行知识回顾;设置三个题目:我认识到……,我理解了……,我要做到……,实现信息反馈。
设计意图:框架式板书,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设置问题,实现信息反馈,检测目标达成,强化知识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
以环保小卫士的名义,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履行自我环保义务的同时,宣传环保,倡导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使环保行为社会化,公益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