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时代中国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教材分析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展开。教材首先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谈起,指出欧洲和中亚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接着,进一步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总结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指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运用史实,说明和平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了解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能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 分析资料,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并正确分析当今危害世界和平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学会关心时事、关心社会,树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遭受的挫折及“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难点:世界和平遭遇的一系列挑战。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苏联解体与东欧巨变的有关内容。板书设计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总体和平局部战乱追求和平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 播放FLASH《黑镜头》引出和平主题 学生通过观看《黑镜头》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 运用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1、展示苏联解体地图,读图回答:(1)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2)你认为俄罗斯还能像前苏联一样与美国对抗吗?你的理由是什么?(3)这个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展示北约东扩图,小组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3)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欧洲版图的变化,说说世界格局有哪些新的特点?3.展示美国9.11事件图片(1)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2)美国对这件事该不该反思,反思什么?(3)中国对些事的态度以书本提供的另三个案例,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讨论:(1)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你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答出(恐怖主义、反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绪,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材料分析 1.资料: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造成南联盟至少有1800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1500万儿童无法上学,此外,还轰炸了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20多家医院…… 回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我们正在做怎么的努力? 学生合作讨论,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小结 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吗? 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有利于本课时知识点的巩固。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1. 学生懂得没有和平就难以发展。2. 图片教学生动有趣,并结合媒体让学生关注世界局势。3. 若有视频效果会更好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时代中国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教材分析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的根源和表现;.说出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努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问题的实质以及根源。难点: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穿插学生探究。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的时事资料。板书设计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1、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2、发展问题 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也称南北问题成因: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发展中国家的不稳定和战乱等解决途径: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途径)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保证和平的重要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新课教学:(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发展:(为什么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1、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大、速度快:表现、原因:见书本2、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悬殊:……(二)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发展1、什么是发展问题?也叫南北问题,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2、为什么发展问题又称为南北问题? 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处北半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处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以发展问题又称为南北问题。 3、南北差距的表现: 2005年八国峰会(8+5):在这次峰会上,美、加、英、法、德、意、俄、日等国领导人将着重就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两大议题进行讨论。预计峰会还将涉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八国集团领导人同应邀前来的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举行对话会,八国集团领导人7月8日与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对话会。据悉,对话会将就国际和平、发展与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交流。1、 产生南北问题(贫富差距)的原因:(1)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2)最根本的原因: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改变,战后这些国家获得独立,但在经济上未能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掠夺和剥削,突出表现为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不等价交换。(3)不少国家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4)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增多,有些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5)贫穷、疾病、教育落后之间的恶性循环。(三)为改变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努力: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2、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向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支持和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增强同他们的团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采取联合行动,要求同西方发达国家对话。1975年,8个工业化国家在巴黎与19个发展中国家举行了首次全球性的对话,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本身经济的发展,增强团结斗争的力量,提高在南北谈判中的地位,在开展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同时,加强彼此的合作。从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就拉开序幕。 1983年4月,第一届南南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七国集团”。到1988年2月,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该组织,但名称沿用未变。七十七国集团的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 1981年10月,“南北对话”首脑会议在墨西哥召开。会议强调富国应当帮助穷国,穷国要自强不息,进行南北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03年6月1日,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在法国东南部小城埃维昂举行。(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1、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和平,就难于实现发展。2、经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五)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六、小结:(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发展:(二)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发展 1、什么是发展问题?2、为什么发展问题又称为南北问题? 3、南北差距的表现: 4、产生南北问题(贫富差距)的原因(三)为改变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五)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七、课堂检测:学生练习活动。【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1. 认识到造成贫富的原因是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 设置大量的思考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3. 如果引进一些时事内容就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时代中国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教材分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发展面临和平环境和科技革命的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和经济、科技差距的严峻挑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基本现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青少年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小康社会、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对正文与探究材料的互相印证的分析与点拔,让学生体会、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基本现状及我们的建设目标。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后来者居上的信心。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活动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具体内容。板书设计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1、 当代中国的国情 生产力水平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2、跨入21世纪的中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 不平衡的小康。3、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中国的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学流程:导入:08奥运会的相关资料——提问“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让你感想到了哪些?” ————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讲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二、新授内容环节一、机遇教师: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如何顺应这样一个趋势成为今后各国发展的关键。同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及加入WTO都使中国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关注。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则是一种机遇。1、 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那么请问哪些因素促使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结合以往学习的内容)——机遇A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把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改革开放。。。。。。。。外因:和平的国际环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 ——在幻灯片上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国在发展上取得的成绩。环节二、挑战教师: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讨论中国的新历史机遇是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发展等都走到十字路口,而且中国整个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机遇面前的焦虑成为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1、让学生谈谈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内部、外部2、出示相关的材料,感受中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3、总说:经济全球化下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不抓住机遇就会扩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结合专题探究P424、归纳:用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回答记者提问的语句: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环节三:机遇和挑战同在教师;当机遇和挑战同在时,中国发展到今天,需要用大智慧去做出选择,以把握住历史再次赋予中国的发展机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小组活动——本题解题思路:“我们”一词(从政府、企业、青少年角度入手)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各成员发表个人意见。 2、选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3、时间为3-4分钟三:课堂小结新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机遇于挑战同在时期,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当到五星红旗飘扬于世界高空,当以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时,我们坚信祖国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潮中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课堂检测学生练习活动。【作业】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1.理解我国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情感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