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传统讲授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程与传统讲授法

资源简介

新课程与传统讲授法
【内容提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必然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法,新课程实施的基木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优化,使传统的讲授法焕发出新的生机。新课程初中社政讲授法的优化策略主要有:要求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强调语言艺术,善于营造“情调、情趣”课堂;要适当融入主观情感,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微妙变化,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要提升自我在讲台上的“美感”,为“讲授法”注入外在的积极因素。这样才能赋予“讲授法”更强生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社思;讲授法;优化策略。
新课改以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呈铺天盖地之状向我们走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面对这些新生的事物,面对这些新生的事物,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态度是断然诀别,还是批判地继承?如今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谁再在课堂多讲一些,多传授一些知识,谁不用多媒体教学,谁不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谁要是让课堂安安静静,那你就是跟新课改的理念过不去,那你就是传统教学的复辟者,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我不是否认今天新课改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对待传统的东西,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比如在教学方法上,难道传统的“讲授法”真是过时了吗?真是一无是处了吗?我听过了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也听到评课时一些评课老师的教诲:“公开课上,老师讲得越少越好!”底下,我们已形成有一条潜规则,那就是“公开课课堂教师的讲话时间绝不能超过20分钟。”那么其余的25分钟时间干什么呢?那就要让各种教学手段轮番登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还有学生上网搜集的各种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此外,小品表演或角色表演,小组讨论合作、知识竞赛,老师必须说的话是:“你真棒,你讲得很好,大家鼓掌”,学生和我们听课者就如同在看文艺演出,在浓妆重彩的外表下我们根本看不到老师的上课艺术和魅力。尤其对于社政这门学科来讲, “讲授法”并不过时,只是怎么把这个方法用的更好更到位一些,倒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从《百家讲坛》联想到社思课的课堂讲授艺术
我特别喜欢看《百家讲坛》,尤其欣赏易中天和于丹的讲话风采,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大批忠实的粉丝,想不到的是,在众多的粉丝中,七成以上是13-25岁的青少年,原本在我们印象中非常严肃无趣的《三国》、《论语》,为什么在他们讲来仿佛口吐莲花?说明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喜欢历史、古代文学。肯定会有很多人在寻找原因和答案,我也联想到我们这门学科,有这么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我们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是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拥有宏大的知识储备,然后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讲到某些自己非常了解的内容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这堂课上起来不但轻松,而且会发觉我们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整堂课仿佛行云流水般的酣畅,你内心特别具有成就感。社思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古今中外,横贯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等,一个中学老师不可能做到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自己知识储备有限和课程对我们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种现状,要求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扩大知识容量。
第二,“讲授法”强调语言艺术,善于营造“情调、情趣”课堂。
易中天和于丹老师之所以能赢得这么多的观众粉丝,这和他们在讲学中那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易中天老师被称为“亲民学者”,特别善于揣摩历史人物的心理,他不但极其熟悉了解历史人物还特别善于把自己对古人的理解及观点通过精湛的语言艺术传递给听众。他的讲学充满了书卷气和学者味,同时又声情并茂,通俗易懂。他的语言充满了智慧、幽默、风趣、生动,深受观众喜爱。于丹老师讲《论语》心得更是绝妙无比,她在讲坛上那么自信和从容,语言里透露出对人性的大彻大悟。她把高雅深奥的东西通俗化,把干枯晦涩的东西情感化,把专业学术的东西大众化,她以自己独特的讲学风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学者的无限风采。尽管我们中学社思老师的讲课和易中天、于丹老师面向社会的讲学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在本质上都有着相联相通的。假如我们也能这样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也能这样善于“趣说”“妙说”“俗说”我们的学科,而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象个瘪三,那么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完全两样,其效果肯定也会更好的,学生也肯定会成为我们的粉丝。
二、运用“讲授法”,要适当融入主观情感,善于传递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完全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肯定是毫无生命力的,也是应该坚决反对和摒弃的。无论是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和尚念经式”的满堂灌绝对要不得,对于历史与社会课也好,思想品德课也好,老师讲课中如果能够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并贴近实际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平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既能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又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无形之中还能发挥德育功能。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在讲到八年级思品中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挫折”时,能用到的教学方法固然很多,平常使用的方法是学生举例,或者老师设定相关问题,师生进行讨论等,书上有句话是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挫折?”
然而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空洞迷惘,是一种典型的说教式的语言,那么怎么把这样空洞的说教式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我在讲课时,给学生讲述“战胜残疾的巴雷尼”的故事: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我知道,这时候的学生肯定已经完全明白了我的意思,也体会到了什么是挫折,怎么对待挫折。
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挫折是相对的,我们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挫折,不要老想到死。
生2:就象有的人抱怨自己没有鞋子穿,要知道有的人连脚也没有呢。
生3:瞎子虽然看不见,但他就可能有着比常人更灵敏的听觉。
……
就这样,一个非常枯燥空洞的东西很快被学生领会,接下来,再根据以上的例子让他们谈谈用哪些方法可以战胜挫折?还可以升华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遇到的灾难、挫折时,我们怎么办?一切都那么自然,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老师在那里宣布:“现在小组合作开始,前后左右自由搭配,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发言。”所谓这样的探究学习其实是做表面文章,是给听课老师看的,而我们教学是给学生用的。
三、运用讲授法,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微妙变化,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过程,我们平时上课讲求的是真实、有效,不可能也不必要像公开课那样十八般武器都要用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还要对学生进行预先的演习、排练,以达到课堂上的完美配合。然后老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以主体的原则,根本不敢多讲,甚至有些老师就站在一旁,全盘交给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角色互换,互智力竞赛,自己则握着遥控器摁按钮,而整个教室乱哄哄的,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吗?能力提高了几许吗?其实不然,能上台的,能参与辩论的永远就是那只个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陪衬,只是按老师事先的设计去做某个动作或说某句话,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位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的老师,是一个有语言魅力的老师,在今天的思想品德课上,你仍然可以通过讲授法去掌控课堂,去培养学生。我常常发现当我在课堂上眉飞色舞,生动幽默,深入浅出地去讲解某个知识,分析某种现象的时候,学生的肢体和眼神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看着你,跟着你转,他们会附和着你的话题,会忘我地融入你的讲课,这个时候,他们表现欲最强,很想回答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如果递给他们一个话题或及时拿出一道练习,他们马上会吱吱喳喳,畅所欲言,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这个时候,老师倒是真的可以站在一旁,欣赏着他们鼓励着他们,还可以适当地点拨几句,但不要说“你是错的,他是对的”这些废话,这时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他们会想一切办法去说明别人,场面非常有意思也有意义,我情愿让这节课没办法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和任务,我也要让我的学生们在这样气氛中享受我的教学的魅力。
四、提升自我在讲台上的“美感”,为“讲授法”注入外在的积极因素。
第一是心灵美。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二是外在美。包括行为动作美,尽量不要摇摆不定,耸肩抱臂,手势运用要配合讲课的需要,比如列宁演讲时那手势,于丹老师讲学的手势,都给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包括仪表、服饰美,力求整洁而不呆板,美观而不落俗,时尚而不妖艳,让学生第一眼就看到你很舒服,不要让自已输在踏进教室门槛的第一步。
也许我的观点并不全面,但斗胆说出来,与社思学科同行们商榷。可以坚信,在传统讲授法这棵老树上,将会进一步绽放出更多新课程的艳丽花朵。
【参考文献】
[1]胡晓华. 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http: / / / grid2008 / detailref.aspx filename=ZJKZ200903029&dbname=CJFDTEMP&filetitle=%e6%8e%a8%e8%bf%9b%e6%96%b0%e8%af%be%e7%a8%8b%e6%94%b9%e9%9d%a9%e6%8f%90%e9%ab%98%e6%95%99%e5%ad%a6%e8%b4%a8%e9%87%8f%e7%9a%84%e5%87%a0%e7%82%b9%e5%bb%ba%e8%ae%ae" \t "_top )[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http: / / / grid2008 / Navi / Bridge.aspx 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bc%a0%e5%ae%b6%e5%8f%a3%e8%81%8c%e4%b8%9a%e6%8a%80%e6%9c%af%e5%ad%a6%e9%99%a2%e5%ad%a6%e6%8a%a5&Value=ZJKZ" \t "_blank ), 2009,(03) ( http: / / / grid2008 / Navi / Bridge.aspx 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ZJKZ*2009*03&NaviLink=%e5%bc%a0%e5%ae%b6%e5%8f%a3%e8%81%8c%e4%b8%9a%e6%8a%80%e6%9c%af%e5%ad%a6%e9%99%a2%e5%ad%a6%e6%8a%a5" \t "_blank ) .
[2]熊淑平. 实施教改提高学生能力的几种方法 ( http: / / / grid2008 / detailref.aspx filename=ZJKZ200903030&dbname=CJFDTEMP&filetitle=%e5%ae%9e%e6%96%bd%e6%95%99%e6%94%b9%e6%8f%90%e9%ab%98%e5%ad%a6%e7%94%9f%e8%83%bd%e5%8a%9b%e7%9a%84%e5%87%a0%e7%a7%8d%e6%96%b9%e6%b3%95" \t "_top )[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http: / / / grid2008 / Navi / Bridge.aspx DBCode=CJFD&LinkType=BaseLink&Field=BaseID&TableName=CJFDBASEINFO&NaviLink=%e5%bc%a0%e5%ae%b6%e5%8f%a3%e8%81%8c%e4%b8%9a%e6%8a%80%e6%9c%af%e5%ad%a6%e9%99%a2%e5%ad%a6%e6%8a%a5&Value=ZJKZ" \t "_blank ), 2009,(03) ( http: / / / grid2008 / Navi / Bridge.aspx 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ZJKZ*2009*03&NaviLink=%e5%bc%a0%e5%ae%b6%e5%8f%a3%e8%81%8c%e4%b8%9a%e6%8a%80%e6%9c%af%e5%ad%a6%e9%99%a2%e5%ad%a6%e6%8a%a5" \t "_blank ) .
[3]高山. 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http: / / / grid2008 / detailref.aspx filename=2001010233.nh&dbname=CMFD2001&filetitle=%e4%b8%ad%e5%ad%a6%e7%b4%a0%e8%b4%a8%e6%95%99%e8%82%b2%e7%9a%84%e8%af%be%e5%a0%82%e6%95%99%e5%ad%a6%e6%a8%a1%e5%bc%8f%e7%a0%94%e7%a9%b6" \t "_top )[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
[4]郭亚红. 我国农村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 http: / / / grid2008 / detailref.aspx filename=2002110476.nh&dbname=CMFD2002&filetitle=%e6%88%91%e5%9b%bd%e5%86%9c%e6%9d%91%e6%95%99%e8%82%b2%e4%bd%93%e5%88%b6%e5%88%9b%e6%96%b0%e7%a0%94%e7%a9%b6" \t "_top )[D]武汉理工大学, 2002 .
[5]傅树京. 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 ( http: / / / grid2008 / detailref.aspx filename=2002123320.nh&dbname=CMFD2002&filetitle=PDS%ef%bc%9a%e7%be%8e%e5%9b%bd%e6%95%99%e5%b8%88%e4%b8%93%e4%b8%9a%e5%8f%91%e5%b1%95%e7%9a%84%e6%94%bf%e7%ad%96%e6%80%a7%e9%80%89%e6%8b%a9" \t "_top )[D]首都师范大学, 2002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