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动物、植物、微生物
种群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若要研究上述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研究?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研究池塘群落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说说上面两个森林群落分别有哪些物种(种群)组成吗?
1、物种的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南方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
福建武夷山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5000余种
脊椎动物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约1000种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
相关信息
我国南方到北方群落丰富度变化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常绿针叶林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个体种群数量发生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四、种间关系
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竞争
1、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结果
竞争力相同:

竞争力不同:
相互抑制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消失
牛和羊的竞争








竞争能力不同
竞争能力相同
“你死我活”
“此消彼长”
数量坐标图
资料2
1845年到1855 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
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捕食
2、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也是捕食关系。
注意:
生物B
生物A
A为被捕食者
B为捕食者
“先为被捕食者,后位捕食者”
特点:A、B两种生物数量表现为不同步的此消彼长,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数量坐标图
3、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体内寄生: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体表寄生:螨虫、虱子和跳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一方一方
寄生者有利
寄主有害
菟丝子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大肠杆菌和人是不是寄生关系呢?
大肠杆菌 人
提供少量的维生素
有机养料
双方获利
4、互利共生
两者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数量坐标图
“同生共死”
竞争
相互抑制
捕食
此消彼长,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竞争
“你死我活”
互利共生
“同生共死”
辨一辨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
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场所等有关。
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上:
中:
下:
动物
杜鹃等
啄木鸟等
画眉等
植物
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
荷花、芦苇等将茎叶挺出水面;浮萍、满江红浮于水面;金鱼藻则生长于水底。
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
思考讨论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特征:镶嵌分布
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度等因素的差异。
1、水平结构的特点: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3、植物个体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水平结构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镶嵌性。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特点
决定因素
分层现象
镶嵌分布
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决定的
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个体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会因为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的存在。)
特别提醒:
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
水平结构
这种分带现象是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的。
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1、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辨一辨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3、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4、菟丝子与大豆
5、根瘤菌和大豆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互利共生
巩固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为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A
2、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为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B
3、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