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 教学设计本课结构分析:本课主要讨论防治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环境保护是关系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教材首先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随后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成果。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任务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并呼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本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阅读材料:201个蓝天来之不易(见教师用书p182)相关图片:北京市治理污染前的空气状况设问:北京市用了几百亿的资金才堆出201个蓝天,值得吗?二、新课教学设计1、专题探究 《洁净空气的价值》活动设计(1) 角色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六位学生扮演北京市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在课前收集有关北京市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措施,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把其他同学分成五组,分别代表北京市民、汽车公司人员、小汽车的拥有者、钢铁厂的领导、记者,经过小组讨论就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向环保官员提问。活动建议: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即可。(2)教师设问:北京市的做法对本地环境建设有何启示?2、《远离沙尘暴》活动设计(1)、资料及图片 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袭击北京》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最近似乎已经习惯了早春的和煦阳光以及满眼的新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京城春色让每个人都暂时忽略了年年如约而至的沙尘天气。甚至当人们3月20日一早推开窗门的时候,还感受到一点夜雨过后的湿润、清新。可是上午10时一过,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渐渐变成土红色,顶着劈头盖脸刮过来的大风,嗅着刺鼻的土腥味儿,人们明白了,让人又恨又怕的老朋友沙尘暴来了。尽管它的到来比去年晚了3个月,可看它来势汹汹的派头,还是不由得不让人多了一丝对生态环境的担忧。《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伤亡。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2)、读图《北京风沙区示意图》及《中国沙漠分布图》 A议一议:分析沙尘暴发生的原因B试一试:假如我是北京市的环保官员,我将这样治理沙尘暴。C做一做:在图2-30画出北京市应该重点绿化的地区。D考一考: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对本地和周边的环境建设有何积极的意义?拓展与延伸 3、实践训练: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设问:你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谈谈这样做的意义?第四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设计本课结构分析:教材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的号召下,我国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本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你了解到当今世界面临哪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二、新课教学设计 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进行成果展示(2)教师知识拓展:资料: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小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补充:《中国21世纪议程》的有关内容,2、关于家乡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资料:南水乡上演"吴越争水"长江三角洲水脉所系的太湖流域,因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而闻名于世。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各自以苏州和绍兴为中心,先后开凿拓浚邗沟、晋溪、蠡溪、江南运河等,使太湖流域成为富甲天下的江南米仓。他们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会出现"吴越缺水"的困局。苏锡常、杭嘉湖以及上海,都处于对水资源的渴求状态。上海已经提出在长江口建设新的水源地,其引水规划除太湖外,甚至延伸至浙江千岛湖。在经济实力和发展雄心方面一直同上海较劲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一些城市,也在实施或规划跨流域调水。由于总量上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嘉兴等地又开始规划从钱塘江口调水。尽管有烟波浩淼的太湖,有纵横密集的河网,本不该为水而发愁的太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缺水的背后是污染 "吴越争水"不仅表现在对有限洁净水资源的诉求上,也表现在因水污染问题导致的水事纠纷上。2001年11月22日凌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西堰镇群众运用船只和机械,开始他们自己组织的"零点行动":沉船筑坝,封堵边界河道麻溪港。当时,嘉兴方面的标语是:"为了子孙后代坚决堵住污水""还我一河清水,还我鱼米之乡"。而河另一边的江苏吴江挂出的标语则直言:"公然违法断水堵航天下奇闻"。小组讨论:1、发生"吴越争水"的原因是什么? 2、请大家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3、关于小杜家乡怎么办的教学设计(1)、分组对教材上不同角色的意见、建议或感受进行讨论;(2)、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小组拟出发言提纲,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3)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4、作业布置:组织学生就本地的某一类突出环境、资源问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北京市用了几百亿的资金才堆出201个蓝天,值得吗?激发思维北京市的做法对本地环境建设有何启示?加深理解组织学生就本地的某一类突出环境、资源问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提高能力公正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探究)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