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乡孕育的城镇长安镇初级中学 徐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理解住在水乡的人们的生产特点和日常生活特色。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水乡和水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的生活、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理解水对水乡的“孕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设计(1)导入:播放电视剧《似水年华》的主题曲,让学生观察拍摄地水乡的风景同时展示自己在西塘拍摄的照片。引出中国江南六大古镇,这些古镇所在的城市让学生在太湖流域的图中找到,从而引出太湖流域。(2)新课教学(一)太湖流域的概况1、地位:展示中国湖泊的分布图,让学生回顾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泊,太湖是第三大淡水湖;2、范围:展示太湖流域分布图,让学生从图中发现太湖流域的大致范围: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北抵长江,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3、地形:展示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太湖流域的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气候:展示中国气候的分布图,让学生回答太湖流域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5、河网:让学生找一下太湖流域大约有多少条河流,多少个湖泊?京杭大运河、黄浦江、苏州河等;太湖、阳澄湖、嘉兴的南湖等:河湖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思考:太湖流域为什么能成为鱼米之乡? (灌溉、降水、气温、地形)灌溉——河流、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渔业资源丰富;降水——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降水充沛;气温——一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温度高,热量充足;地形——平原地形,土壤肥沃。过渡:水是太湖流域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那么水对太湖流域还有什么作用?(二)水乡孕育的城镇1、找一找图中大约有几个城市?他们怎样分布的?流域内大中城市38座;城镇密集、沿河流分布问:水对于城镇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回答本框框题“孕育”俩字。2、讨论:“水乡”如何孕育“城镇”?水乡——鱼米之乡(丰富的物产)—————货物的集散地———————繁荣的集市便利的水上交通 交易的人数和商品增多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小城镇出现了从事工商业为生的人在此定居3、古镇掠影(展示古镇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水乡孕育的城镇”有什么特色?答:临河建房、河上的小桥、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引出:与水的关系密切过渡:以华西村为例子的太湖流域城镇现在还能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吗?展示华西村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华西村的建筑、街道、交通工具)“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全村共有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 农民家庭存款最少的20多万元,多的200多万元。每户住房450平方米,家庭资产最少的也有100多万元”。(三)新型城镇的悄然兴起(1)、目前太湖流域的城镇正面临一个什么趋势?城市化:乡镇企业蓬勃发展(2)、提问:太湖流域城镇发生了哪些变化?建筑、街道、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建筑:临近水边低矮的木结构瓦房 远离水边的高楼洋房街道:临近水边的青石小道 远离水边的宽阔的大道公共设施:基本没有 现代化的公共设施:优美的绿化带交通工具:小船 现代化交通引出:与水的关系疏远了(3)、思考:水乡城镇化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回答:人们生活富裕了、交通完善便利、出行方便、有了许多休闲场所……(4)、同桌讨论:水乡城镇化后当地人们就没有担忧了吗?有什么担忧呢?(结合大家调查的结果)回答:生活垃圾、工业废水 水污染严重播放太湖流域一些水污染的图片:1、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如今,人们身心受害……2、在湖州织里,一些湖泊由于受工业污水污染,当地村渔民的手都开始腐烂。3、在湖州长兴虹星桥刘井村,河水无法再用。当地农民早在一年前就靠一元钱一桶买水喝。送水车每隔三天来村子送一次水。(5)、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动呢?宣传和建议(已经污染的和还没污染的)(3)总结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所以最初人们多是选择傍水而居。(4)布置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相关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