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复习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课程标准:
2--4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能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归纳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中国概括:
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1、从球位置来看:中国位_____(南\北)半球,_________(东\西)半球。
2、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大陆或洲)______(东、西)部,在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洋的_____(东、西)岸。
3、从热量带来看:中国大部分处于______(热、温、寒)带,南部小部分处于__________(热、温、寒)带。
(一)、知识回顾:(落实在地图、学生回答)
1.我国的国土辽阔(面积,世界排名等)
2.领土的四至点
3.海陆位置
4. 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
5、我国的岛屿和濒临的海域
6.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因
7.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8.人口分布的特点(黑河—腾冲一线)
9.民族分布特点
(二)、知识归纳:
1、我国陆地面积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居世界第三位 (与 洲面积最接近).
2、中国疆域位置的优势:
①太平洋能够为中国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发展农业;
②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可以发展海洋事业。
③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方便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直接往来。
④中国疆域的辽阔,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
3、行政区划分原因: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利于民族团结
4、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最南的省区是 ,
最北的省区是 ,
最西的省区是 ,
最东的省区是 。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和 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5、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3)、地势最高的省级行政区
4)、最南的省级行政区
5)、最北的省级行政区
6)、北回归线横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7)、与浙江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
(顺时针或逆时针记忆。)
8)、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6、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众多 分布不均匀
7、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8、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9、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三)课堂练习:
填一填
1.我国海陆兼备,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_____________大陆;东濒世界上最大的大洋_____________洋。
2.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嘉兴市属_____________气候,你家乡以___________地形为主。
4.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季风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生长极为有利。但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也会给我国带来_____________灾害。
选择:
6.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俄罗斯  D.蒙古
7.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
A.云南省和辽宁省  B.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C.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D.吉林省和海南省
8.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
(四)典例分析
1、读下列《中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每空1分,共15分)
(1)、邻国: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岛屿:E__________,F__________。
(4)、海域:G__________,H__________。
(5)、海峡:I__________,J__________。
(6)、大洋:K__________,L__________。
(7)、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
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
位,与______洲的面积大体相等。
五、课后作业:
试卷一份
第二课 山川秀美
一、课程标准:
2—4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能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归纳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自主学习)
1.我国多样的地形及其影响(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 致呈三级阶梯)
2.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气候类型多样
4.季风气候及其影响
5.母亲河(黄河.长江)
(二)、知识归纳:
1)、我国的地形特点:
1、地形种类复杂多样 2、山区面积广大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在地图上落实各类地形:
3)、写地形区:地势最高,青稞________跨经度最大__________水土流失,沟壑纵横_____
平坦辽阔,牧人天堂__________ 5、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________ 6、最东 _______
纬度最高、最底___________
4)、按习惯,把哪几种地形统称山区呢?
5)、三阶梯分界线
6)、沿北纬32度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7)、地势的影响:
A、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地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行,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降水:东多西少。
B、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本流入海。
阶梯间落差巨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C、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的大和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对人口分布:
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人口稀少。
8)、我国气候的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3+2)
2、季风气候显著(3-2)
9)、季风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0)、影响亚洲的夏季风,既有来自_____洋的_____季风,也有来自______洋的_____季风。影响亚洲的冬季风,是来自__________和_______一带的偏北风。
11)、季风气候的影响
有利: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
1、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
2、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补充了河流、湖泊的 水量。
不利:季风气候有时也会带来灾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1、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会引发涝灾
2、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会引发旱灾
12)、长江和黄河
项目 长 江 黄 河
源头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颜喀拉山北麓——雅拉达泽峰
入海 东海 渤海
干流长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5400千米 第二长河
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
水系形状 “之”字形 巨大的“几”字
上、中、下各段划分 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头——内蒙古河口镇——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汉江、湘江、赣江 上游:洮河、湟水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滩、三峡、葛洲坝中游:丹江口(汉水) 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13)、黄河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如何治理: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P57
(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搞好绿地及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14)、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三)课堂练习:
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一般是指…………………………………( )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高原 D、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2、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3、长江发源于……………………………………………………………( )
A、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B、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峰
C、西藏自治区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D、西藏自治区的各拉丹东雪峰
4、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5、我国人民币纸币上都印有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币值及发行机关的名称,请问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6、分布在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盆地
7、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差异很大,下列现象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
A、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水资源短缺
C、气候干旱 D、土地肥沃
8、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9、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10、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A、青海和四川 B、青海和西藏
C、西藏和四川 D、河南和湖北
11、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2.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   )
A.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B.地形类型不一
C.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D.气温高低变化不一
13.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有(   )
A.青、藏  B.青、蜀  C.川、藏  D.川、陇
(四)典例分析
读下面这幅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地势特点怎样?(2分)

(2)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2分)

(3)图中所显示的第一、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分别是什么地形区?海平面又是什么海的海平面?(4分)
(五)、作业:
试卷一份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课程标准:
2—5通过典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能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归纳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自主学习)
1.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东西部差异显著(比较东部和西部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方面的不同)
4.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知识归纳
1、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P62图3-26
3、南北方差异:
4、东西部差异:
5、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交流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重大项目?
(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区域之间进行了交流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著名的有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此外,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有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在蓬勃开展。)
6、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
7、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
1)、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2)、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
3)、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4)、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5)、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8、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
1、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2、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A、青海和四川 B、青海和西藏
C、西藏和四川 D、河南和湖北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A、12% B、18% C、22% D、28%
4、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北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B.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以秦岭—淮河
C.南北方一月平均气温均低于0摄氏度
D.南方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5、下列省级政区,(1)湖北 (2)重庆 (3)广西 (4)安徽 (5)陕西 (6)江西 (7)山西
(8)云南,既位于南方,又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A.(3) (7) B.(4) (6) C.(2) (3) (8) D.(1) (5) (8)
6、下列说法与其相应地区的连线,正确的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内蒙古草原
(2)四季花开果熟,处处鸟语花香——海南岛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4)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塔里木盆地
A.(1) (2) B.(2) (3) C.(3) (4) D.(1) (4)
7、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
两字,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萧强是哪个民族的人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汉族
(四)、典例分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以上两首诗为我们展现了南,北方的差异。请回答:
(1)南北方的分界是 ________________ ;
(2)请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 南方 北方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气候类型
建筑风格
(五)、课后作业
试卷一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