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七年级下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历史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通过了解地图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形成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学习地图的功用,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
2、能力目标:
练习借助地图的各种要素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
练习利用大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量算大致距离的能力。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他们将不同的地图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学习地图三要素,掌握能准确判断地理事物的技能。
3、知识目标:
了解历史上不同的世界地图虽然有局限性,但是它们是人类探索世界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掌握地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够区别地图和图片的本质差别。
理解地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作用,识记常用的图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的。
难点: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用具:教学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图片:古希腊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现代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比较:这三幅地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引入世界地图的变化的教学。

(二)学习新课:
地图册: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

古代中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古代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等星球的形状推测地球可能是圆形。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图片)公元前550年前后的古希腊地图
把世界想象为一个扁平的圆盘。

(图片)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图
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图片)公元12世纪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绘制的世界地图
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地图中。

地图册:地图的发展
刻在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品上的地图、现代纸制地图、遥感卫星照片、电子影像图、GPS汽车电子导航地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种类和形式日益丰富。特别是电脑、卫星遥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地图制作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三)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做填图册。

作业:完成填图册上作业。

板书设计:
一、世界地图的变化展示出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过程:
1、 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
2、 西亚人对世界的认识:
3、 地理大发现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4、 中国古代地图学成就:
5、 现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听故事)寻找“南方大陆”
讲述:人类的历史既是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在交通和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遥远的地方并不了解,往往只是根据传闻和想象绘制未知区域的地图。但通过实地考察和探险活动,这些地区在地图上逐渐得到正确反映。

(讨论)地图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

小结: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

听故事:患者的分布。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世界各地的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每种活动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地图是记录这些活动的独特语言。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图片)1998年长江中游流域洪灾卫星影像地图
简单指导学生读图

(听故事)错用了老地图


指导学生做作业:
地图册:第3页


作业:完成填图册第4页。



板书设计:
二、地图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
1、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地图在其他领域的作用: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地图类型的变化。
2、托勒密地图和伊德里西地图的特点。
3、裴秀的“制图六体”。
4、影响制图类型的主要因素。
5、地图与人类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地图)吴江市地图
(读图)1、平望在松陵的什么方向?
2、平望与松陵的实际距离约多少千米?
3、图中的河流与湖泊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指导学生读图。
复习地图的三个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方向:
1、一般来说,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指向标来定方向。
3、 有经纬线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比例尺:
1、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
2、文字式比例尺: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
3、线段式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是用来标注地图上所表现的地物属性的图形符号。
2、注记是地图上用以说明点、线、面以及它们组成的复杂实体的数字和文字。

指导学生读第9页的常用图例。

(活动)北京市旅游景点分布略图
1、根据地图上的注记确定主要旅游景点。
2、假设你住在天安门附近,请大致判断主要景点相对于住处的方位。
3、利用比例尺,分别测算从天安门到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的大致直线距离。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知识窗)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三、复习巩固:
做地图册上练习题。

作业:继续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三、独特的地理语言:
1、地图三要素对表现事物空间分布的作用。
2、识记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教后后记:
本课分三个课时进行,时间上相当充分,课本的内容简明清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世界概况。
我觉得,要用好教材配有的大量的图片和地图。作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掘他们自己课前没有看到的图片和地图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利用引导法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世界地图的异同。然后比较遥感影像和遥感影像地图的差别。在对比中,首先提出问题,而后给出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切记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