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以巩固新生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失误与挫折和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方面反映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即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这一历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所走的弯路。 “巩固新生政权”──主要讲述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等问题;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阐述,说明中国是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的。 “进入社会主义”──主要围绕新中国的成就展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失误与挫折”──主要通过“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事例,来阐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的失误与挫折。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介绍了20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重点叙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从总体上看,本课真正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色,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学生对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二)“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学习提纲1、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1)抗美援朝(1950~1953)(2)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3)和平解放西藏(4)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5)土地改革(1950~1952)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三大改造(1953~1956)(2)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3~1957)3、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者的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文化大革命”(1966~1976)4、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三)具体知识分析巩固新生政权1、巩固新生政权的背景原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然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工作却相当艰巨,新生的国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2、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1)抗美援朝 ①过程: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朝鲜。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唇亡齿寒。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②结果:中朝军队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 ③意义: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为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 (2)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及和平解放西藏 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还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及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和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3)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4)土地改革(1950~1952) ①过程: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到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解放。 ②意义:困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土地问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被彻底消灭和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通过一系列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保卫了新中国,同时也证明了新中国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进入社会主义1、“三大改造”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了,但我国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2、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原因: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虽然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和部分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②途径: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按照自愿的原则,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③改造过程和结果: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公布后,全国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从1953年11月开始,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党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业合作社,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面改造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4)“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它的完成是客观需要,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新中国的工业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企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民营企业更是山穷水尽。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很薄弱,重工业发展水平很低,不能制造汽车、飞机、坦克和拖拉机。 (2)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全国人民积极拥护党中央的决策,生产积极性很高。 (3)“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①经过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此,中国逐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一五计划”掀起了工业化建设的高潮。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提前竣工。它是“一五计划”第一个建成投产的重要项目,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炉铁水和第一根无缝钢管。 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中国从学习苏联起步,开始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辉煌历程。失误与挫折1、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人们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重大失误和巨大挫折。2、“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过程: “大跃进”运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大跃进”是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了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做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完成追加的钢产量当年翻一番的任务,在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刮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它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它们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原因:毛泽东很重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他过分严重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在1966年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 (2)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3)表现:林彪和江青等反党集团想乘机夺权,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被罢免职务,遭受迫害;各级政府瘫痪,全国学校停课,许多工厂停工,群众组织之间出现大规模武斗。 (4)危害:“文化大革命”使整个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民主被践踏,法制遭破坏,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优秀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摧残,社会伦理道德水准下降。国力衰退,元气大伤,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历史大倒退和大灾难。 (5)结束: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夺权阴谋败露,叛逃时机毁人亡事件;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6)教训:“文革”期间,党和人民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经过十年浩劫,我们党和人民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我国核技术、导弹和航天技术开始起步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只掌握在美苏极少数国家手中,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从此以后,我国核技术、导弹和航天技术,就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了。2、各行各业的楷模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 3、主要成就: (1)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我国核技术、导弹和航天技术,就这样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二、重点知识解析※1、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及结果。 (1)巩固新生政权的背景原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然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工作却相当艰巨,新生的国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严峻困难和考验的具体表现: ①长期的战乱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早已是千疮百孔。绝大多数工厂处于倒闭、半倒闭状态; ②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存在,使大量农民少地或没有土地,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还在不断地捣乱破坏; ④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的进攻也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2)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①抗美援朝(1950~1953) ②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⑤土地改革(1950~1952) (3)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的结果及意义: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通过一系列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保卫了新中国,同时也证明了新中国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2、“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 (1)“三大改造”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了,但我国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有,还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2)“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奠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制度。 (4)途径: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按照自愿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改造。 (5)“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是客观需要,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难点知识剖析★1、掌握社会主义探索的三大失误,并分析出现的原因及三大失误留给我们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1966~1976)。 (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如: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的实现等等。人们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重大失误和巨大挫折。 (3)留给我们的教训:“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因为它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使整个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民主被践踏,法制遭破坏,人身受侮辱,权利被剥夺,优秀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摧残,社会伦理道德水准下降。国力衰退,元气大伤,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历史大倒退和大灾难。 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失误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经过十年浩劫,我们党和人民更加坚强、更加成熟。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2、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和平时代,我们反对任何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然而“两弹一星”精神将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