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本课内容分析 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而展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为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虽然台湾及外国反华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分子分裂中国的图谋绝不会得逞。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本课虽主要概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为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呈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本目重点。 以上三个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共同构成了这一主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概括并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突出成就。(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学习提纲1、改革开放的年代 (1)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对内改革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在城市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城市 ③设经济开发区 ④开放内地城市 (4)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提出 (2)香港、澳门的回归 (3)盼统一,反“台独”3、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1)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揭开了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1971年10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中美建交(三)具体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年代1、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对内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其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农村改革以前,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一年辛苦耕作,所剩无多,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内容: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积极意义: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1980年8月,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进行现代化建设。 (2)1982年又开放了大连、天津、上海、烟台等一系列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新貌) (3)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又在内地开放了一批城市,如重庆。至此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开放格局。4、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更大了舞台。5、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积极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找到了途径,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 ①中英谈判: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谈判,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底,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 ②香港的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它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③香港回归的意义: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澳门的回归 ①中葡谈判:澳门问题由来已久,中葡澳门问题经过谈判,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确定澳门将于2000年之前回归中国。 ②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国国旗在澳门升起,被葡萄牙侵占近四百年的澳门回归祖国。 ③澳门回归的意义: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门顺利回归的保证,它不仅为中葡友好关系开辟了前景,而且也为世界又创造了一个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盼统一,反“台独” (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可行性,因此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被打破,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台独”分裂活动阻碍和平统一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蓄意制造分裂。“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使海峡两岸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严重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4)关于台湾的未来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它与香港、澳门问题不同,不涉及主权问题。中华民族是重视团结和统一的民族,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推动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然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共处1、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揭开了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 (1)“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建立新国家,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指的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2、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1)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与会国的认同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我国外交事业的伟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图谋。到2002年,我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从此,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党和政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进一步提高,为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表现: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10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②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为亚欧大陆一个新的多边合作组织,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二、重点知识解析※1、掌握“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的回归,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青少年要培养爱国情感。 (1)“一国两制” ①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②“一国两制”的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找到了途径,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香港、澳门的回归 ①香港的回归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②澳门的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可行性,因此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②关于台湾的未来: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它与香港、澳门问题不同,不涉及主权问题。中华民族是重视团结和统一的民族,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推动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然最终实现。2、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1)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揭开了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与会国的认同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三、难点知识剖析★1、正确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从全会的主要内容看: (1)会议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全会确立了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2、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其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对外开放中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开放格局。 (4)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更大了舞台。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