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本课单元结构分析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既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又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的突出问题;既是国家和社会面对的挑战,又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只有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懂得三者协调发展的道理,才能主动关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在个人生活中自觉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本单元重点在于:本单元关注我们学生能否简单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各自的特点,以及四者间的相互联系;能否利用具体事例分别说明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对世界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忧患意识。
  本单元难点在于: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二)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廓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逐层展开作好铺垫。课文以“一道难解的题”作为引子,将PRED四者之间的重重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分别介绍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道难解的题”──首先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为例,从分析其成因入手,引出人口急速增长──土地压力加大──围湖垦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关系链,直观地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介绍了PRED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重大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强调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首先诠释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如何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的,说明人口因素在整个PRED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然后,教材又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界人口这辆不断前进的“列车”,自近代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的事实。并针对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表现。
  “资源出现短缺”──首先,教材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从一诞生开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资源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与之保持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短缺,反过来又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失去平衡的环境”──教材首先界定了“环境”的概念,指出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是重点探究的对象。然后,指出环境问题即是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并列举了人类在史前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所面临的不同环境问题。最后,从两方面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一种或数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提纲
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从历史记载中考证:古埃及太阳神图,弋射收获图
  (2)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塔里木河的变化
2、世界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地区差异
  ①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②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了60亿大关
  ③欧洲、北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
  ①粮食供应不足
  ②就业问题严重
  ③人民生活贫困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①人口寿命延长
  ②人口老龄化
3、世界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概念和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世界主要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4、世界环境问题
  (1)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
  (2)工业社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四)具体知识分析
一道难解的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1、1998年特大洪水的人为因素:
  (1)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
  (2)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
  (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
  可见,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重重矛盾。
2、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
  (1)PRED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PRED问题发生发展历程:
  ①当我们探寻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时,会发现它们的历史非常久远,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而已。
  ②当我们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3、“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发展的意义:这里的发展实际指的是可持续发展。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追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
4、从历史记载中考证
(1)古埃及太阳神图
  “朝拜太阳神”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人们崇拜日神的珍贵历史见证。日神崇拜在早期农业社会普遍存在。在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年代,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离不开太阳,人们对太阳顶礼膜拜,进一步赋予太阳神更高的权威。这种崇拜太阳及其他自然物的观念是早期人类认识水平、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无力掌握自然规律和抗拒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朴素的环境观。
(2)弋射收获图
  这是汉代画像砖中记录下来的古代人们生产场面。上部弋射图,下部为收获图。在这幅生动的生活场景中,自然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人类在有限度地利用着自然资源维持自身的发展(传统射猎、农耕等生产活动),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在总体上是和谐的。
5、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塔里木河的变化
  (1)塔里木河萎缩和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除了部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居主导地位。
  (2)结束断流历史:从2000年5月开始,新疆连续五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应急输水,累计向塔里木河输水13.58亿立方米,结束了近三十年这条中国最长内陆河下游300千米断流的历史。塔里木河下游干涸了近三十年的台特玛湖形成了200多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大片胡杨林和灌木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重返“故园”。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1、人口是PRED中的关键因素
  (1)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出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大系统中,人作为高等智慧生物,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是PRED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将对这个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当自然界能够满足人类的资源需求和容纳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时,整个生态系统可以维持平衡,反之,则自然资源枯竭,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列车,一直在时间的轨道上前行,时而缓行,时而疾驶。目前,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世界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在不同的国家是有差异的,因而各自遇到的人口问题也不完全相同。欧洲、北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资源出现短缺
1、自然资源
  (1)概念: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人类与自然资源休戚与共的关系
  (1)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
  (2)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把埋藏在地下的矿产挖掘出来,作为原料投入工业生产;人们把荒地辟为农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人们拦河筑坝,修建大型水库,以防洪、发电。
3、世界主要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1)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不再增加,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
  (2)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们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失去平衡的环境
1、环境
  (1)含义:我们所说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
  (2)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
  ②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激化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
  ①史前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②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③工业社会环境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3、世界各国关注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关乎全球的问题。
  (2)从世界范围来看,引起各地关切的环境问题还有很多,其中主要是:
  ①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在风力、流水乃至人为的作用下,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由此而产生的越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③全球变暖。
  ④酸雨蔓延。
  ⑤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
  ⑥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二、重点知识解析
※1、结合生活中的资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从身边的生活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资源耗竭的主要原因。
  (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人类与自然资源休戚与共的关系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
  ②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们把埋藏在地下的矿产挖掘出来,作为原料投入工业生产;人们把荒地辟为农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人们拦河筑坝,修建大型水库,以防洪、发电。
  (3)世界主要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①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不再增加,对它们开采的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
  ②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们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理解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世界人口现状之间的关系。
  (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①世界人口列车,一直在时间的轨道上前行,时而缓行,时而疾驶。目前,尽管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世界人口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②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在不同的国家是有差异的,因而各自遇到的人口问题也不完全相同。欧洲、北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2)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世界人口现状之间的关系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②当自然界能够满足人类的资源需求和容纳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时,整个生态系统可以维持平衡,反之,则自然资源枯竭,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三、难点知识剖析
★1、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地球上形成了两大系统──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自然系统。这两大系统各自按照本身的客观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但是,二者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的。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又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劳动本身就是同资源环境的一种物质循环与能量的转化过程。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是复杂,同资源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就越明显,相互联系就越是密切。人不能脱离资源、环境而独立存在,只能同资源、环境一起共同协调生存和发展。
  人口和资源还表现为另一个重要的关系,即在人口和资源系统中,人是主体,资源是客体。人类利用自然不是消极、被动和无意识的,而是积极、主动和有意识的,即要从自然环境中提取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用来建造人工环境。人类从环境中所索取的资源、数量、范围都取决于人口的数量、人类的技术水平和人类的生活水平,即整个人类的发展状况。但是,人类的这种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对资源环境客体作用的贬低。在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人类必须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资源的某些内在规律,利用和开发资源。
  人类的主动性和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性反映在人类对资源的作用上,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开发、利用、改造、破坏和污染。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和垦殖;利用是指在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经营,综合利用;改造就是对不利的资源劣势,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调整、转换,使其为人类造福;破坏是指违背自然规律的滥采滥伐,从而引发一系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事件;污染是指在以上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
★2、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展 
  人类的祖先是在地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通过自己同环境作斗争的辛勤劳动,才作为一个新物种,从其他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与此同时,地表自然界也就进入了一个人类参与和干预下的发展新阶段──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发展新阶段。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但人类在诞生以后的很长的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它主要是以生活活动和自己的新陈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主要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这时,人与环境的矛盾还不突出。
  人类学会了培植植物和驯化动物,进入了农耕时代。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相应的环境问题也就陆续产生了。例如,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往往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使草原变成荒漠。另外,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以及血吸虫病的传播等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与大工业相伴而来的是都市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由于环境遭受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终于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人地关系失调的危机,危及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