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环境亮起‘黄牌’”──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教材在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总是先说明问题本身及其表现,然后,再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其他方面带来的危害,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二)“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学习提纲1、中国的人口状况 (1)状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正经受着“银发”浪潮的冲击 (2)问题:人口过多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 ②给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 ③生态破坏2、中国的资源状况和问题 (1)状况: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 (2)问题: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短缺3、中国的环境问题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三)具体知识分析人口警钟须长鸣1、我国的人口现状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13亿人口。 (2)我国的人口特点: ①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古代,人口增长缓慢;自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高速增长;7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②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的第二个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文盲率却很高,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3)我国的人口问题 ①新增加的人口多,使每年中国新增加国民收入的1/4、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半用于满足这些新增人口的生活需要,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增长过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不高。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尽管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③新生的人口不仅要吃饭,还要受教育、就业,还要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因此,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④虽然中国的老龄化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很严重,但这一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因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出现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我庞大的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很快,因此,我国也正在经受着“银发”浪潮的冲击。3、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问题,既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 (2)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文化素质较低三方面,因此我国人口问题的十分严峻。 (3)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开始减慢,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且人口基数极为庞大,特别是处在婚育年龄的年轻人口数量惊人,所以,每年新增人口还很多,人口总数仍持续上升。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会被人口增长的压力所困扰。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2、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表现在: ①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总面各居世界第六位。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3、质疑“地大物博”: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4、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相应减少。 (2)资源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5、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品种──以矿产资源为例: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相关特点 (1)从整体来看,我国矿产资源的品种非常齐全; (2)从横坐标来看,我国有很多矿产资源探明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几位; (3)从纵坐标可以看出我国许多矿产资源探明量占世界总探明量的份额; (4)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既有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也有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5)我国大宗矿产的人均占有量偏低,而用量不大的矿产具有较大优势。6、我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以国土资源为例:认识我国国土资源的质量 (1)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山地地面坡度大,土层薄、气温低,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而且土地生态系统一般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 (2)我国虽国土辽阔,但国土资源的整体质量不高。其中,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等。 (3)我国的酸性土壤面积很大,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酸性土壤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4)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方面,我国耕地本来就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5)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耕地减少加剧了我国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环境亮起“黄牌”1、环境问题的出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3、我国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1)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2)中国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技术、管理水平比较低。 以上两点造成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4、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它们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隐患。 (2)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随着国家工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工业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5、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6、身边的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物及农膜,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3)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二、重点知识解析※1、从“人口”与“人手”两个方面,理性地看待人口数量的问题。 (1)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们可以制造生产工具,对各种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生产出各种产品,创造财富。人口太少,缺乏生产者,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作为消费者,人口太多,增长过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自然环境会因此负担太重而受到破坏,经济也难以进一步发展。 (2)因此,人口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好的。在一定的社会中,作为消费者的人口总数,要同社会上所拥有的消费资料,如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生产这些东西的工具等的总量相适应。这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必须同消费资料增长的速度相适应。只有当“人手”生产的财富,超过“人口”所消费的财富时,经济才能繁荣,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总之,从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必然是“负担”,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2、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对认识我国国情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表现在: ①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3)质疑“地大物博”: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我们应该产生资源忧患意识。※3、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势必相应减少。 (2)资源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资源利用率低,是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我国很多矿山由于采矿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管理工作水平比较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使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损失了很多有用的矿石。三、难点知识剖析★1、我国人口的第二个特点人口素质不高及对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1)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内容。 (2)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既包括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又包括其对科技知识的认识、掌握程度及其运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往往标志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同时又影响到未来发展。衡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也较多,主要有:文盲率、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 (3)“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指如果人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人口-教育=沉重的压力”指的是如果人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4)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文盲率却很高,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5)人口素质会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等。★2、结合本地实际,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种类都很丰富,但人均都不足;水资源也存在人均不足的问题; (2)对于土地资源,山地、丘陵、高原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开发难度大;对于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开发难度也大; (3) 土地资源中的沙漠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等; (4)水资源浪费严重; (5)由于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我国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很低; (6)对于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闲置、荒废现象,此外,农村建房、建坟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