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7课 口字底》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7课 口字底》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课
口字底
教学目标:
1、掌握口字底的书写方法
2、掌握口字底的书写规律
3、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
4、激发学生写好毛笔字的信心和对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带有口字底的字的书写规律、并写好例字
教学难点:
口字底的书写方法
一、故事引入
1、《怀素芭蕉叶练字》的故事
唐代书法家怀素十分勤奋刻苦,因为买不起纸张,他就在一块荒地上,种植许多的芭蕉树。芭蕉树长大后,他就摘下老的芭蕉树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他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很快被用完了,小的新鲜的叶子又舍不得摘下,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干脆带着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在新鲜的树叶上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由于他的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书法家。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做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出示:言必信,行必果
(课件出示)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这节课我们就来习写:“言必信”三个字
学习口字底的写法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页:板书:口字底
欣赏历代书法家笔下的“口”字
(课件出示)
这些书法家笔下的口字,无论是灵动自如的、还是浑厚质朴的、无论是飘逸洒脱的、还是刚劲有力的,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这就是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
出示“听、唐”两个字,比较口字底与口字旁在写法上有什么不
同?
“口”做偏旁时,应写得瘦长一些。做字底时,应写得扁宽一些
老师范写口字底
(课件)
提示学生拿笔姿势:指实、掌虚、管直
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学生练写两个
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
学生再练写一个口字
学写“言、必、信”三个字
请一位同学介绍平时是怎样写好毛笔字的
板书:读帖:
结构
笔画
多练
2、学写“言”字
从结构、笔画两方面观察“言”字在写法上的特点
3、师范写
(课件)
4、生单钩一个、临写一个
5、出示个别学生的作业,集体品评
6、学生再临写一个
7、“必、信”两个字的教学方法同“言”的教学方法
集字练习
:言必信
提示:
1、“必”字较扁,因此字的底部应该比“言”、和“信”略高一些
2、“言”与“信”中的“言”部在笔画形态及整体姿态上是有区别的
3、学生书写
4、作品展示
五、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口字底

、唐
读帖
:结构
笔画
多练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激发了学生写好毛笔字的信心和对写毛笔字的兴趣。但学生在行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不知用中锋行笔,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时没有没有做到提、按、挑,还需多加练习和指导。
本节课,我精心制作了直观的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激发学生写好毛笔字的信心和对写毛笔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口字底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出现“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时,我通过通过课件用隶书字体展现出来,使学生直观上感受隶书的灵动,厚重。
接下来我用课件展现了历代书法家笔下的“口”字,形成了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把我要写的范字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避免了现场书写不能动静较好融合的缺憾,从而使书写的范字更加正确、规范、美观。
最后,在学生的书写作品时,多媒体播放了古筝弹奏的舒缓、柔美的乐曲,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