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中考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中考解

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考解析
一、命题规律和趋势
1、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本课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
  (1)我国的人口特点
  (2)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3)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4)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5)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2、本课试题设计题型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并举,其中以选择题居多,主观题考查知识点集中在(2)(3)(4),选择题在各考查的知识点中都会出现。
3、学法点津:
  (1)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2)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3)通过各种资料和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二、典型示例
1、我国人口大幅度增长出现在(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D
解析:
  我国在古代,人口增长缓慢,自20世纪50年代后,战乱平息,人口高速增长,50年代人口翻了一番以上。
2、不属于我国人口问题的是( )
A.我国也正在经受着“银发”浪潮的冲击
B.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严重缺水
C.人均占有资源低
D.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都是由于人口过多而产生的,而D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不是人口问题。
3、说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是( )
A.我国文盲绝对数依然高达8500万
B.据统计,目前全球成人文盲约8.6亿,世界上平均每10个文盲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每1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基本不识字
C.高文化素质人口比例较低
D.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答案:ABC
解析:
  此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通过读题可知,D项是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属于人口的文化素质,而ABC三项都适合。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越多,消耗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
B.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
C.人口越多,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就越少
D.人多力量大,干什么事情都容易;因此,还是人口越多越好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人口的消费与人手的生产相协调,才是正确的人口增长方式。因此,并不是人口越多越好。
5、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没有实行计划生育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答案:D
解析:
  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C项明显错误;至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年来已经不算太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更不可能造成人口增长幅度大,所以应选D项。此外,联系我国目前形势,城市迅速发展,吸引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宜选D项。
6、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矿产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这一资料说明( )
A.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B.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C.我国自然资源优势大        D.我国自然资源短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从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看,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值相差很大。
7、下列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是( )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铁矿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
答案:B
解析: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是煤炭资源。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8、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在荒凉的陡坡上不适宜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大量植树造林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D.山区农村新建住宅时,可建在荒坡上,或将平房改为楼房
答案:C
解析:
  看清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答案,可逐个分析:陡坡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不适宜作为耕地,只适宜植树造林;草场如果增加过多的牧畜,会导致超载而被破坏;山区建房应考虑到尽量少占平地以留出耕地,所以ABD做法都正确,不正确的是C项。
9、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耕地主要分布在( )
A.半湿润、半干旱的高原
B.湿润、半湿润的低山丘陵
C.干旱、半干旱的高原、盆地
D.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及低缓丘陵
答案:D
解析: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带。从干湿地区来看,湿润、半湿润的地区适合于农作物的种植,因此D项正确。
10、材料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示意图。
  材料二:2001年春季,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兰州出现了沙尘暴天气,近8年来,西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34次之多,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80%地区受灾。沙尘已成为全国性的新的环境杀手。北京、南京、天津、哈尔滨等东部城市也成为沙尘光顾的新地。扬沙、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北部过度放牧、垦荒、挖药材等,致使北方沙漠地区的植被以每年6600多公顷的速度锐减。
  材料三:我国专家利用遥感技术得出结论:多年来对沙化土地总体上破坏大于治理,全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由50年代至60年代每年扩展2400平方千米,其中部分地区近年开垦的土地中,有近一半已撂荒,成为新的沙尘源头。
  (1)从材料一的示意图分析,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
  (2)我国已利用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  ),主要分布在(  ),林地主要分布在(  )。如今由于人为因素,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导致(  )恶化。因此,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应坚持“(             )”的基本国策。
  (3)由材料二、三可知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为解决这些问题,请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你的建议:(                    )。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们在土地利用上存在许多问题,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环境恶化,因此,国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1)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草地 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山地 环境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植树造林,合理放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
11、材料一:据资料记载,数百年前,黄土高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在,往日的优美环境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断流现象。
  (1)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工农业发达,任意截留、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被下渗为地下水
D.中下游地区没有大的河流汇入
  (2)从自然方面和人为方面分析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原因是什么?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什么?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生态环境的破坏90%是人为因素,其治理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尤是在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木;②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筑土坝等;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答案要点:
  (1)A
  (2)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因素:人们盲目开垦,乱砍滥伐,导致地表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是十分脆弱;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人地矛盾尖锐(人口增加;环境压力大。)
在线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大物博,耕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
B.目前我国大量开垦荒地,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无限
D.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下列地区中,( )蕴藏的水能资源最丰富。
A.东北三省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
B.少数民族人口少,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
C.计划生育就是使人口不再增长
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 )
A.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扩展资源开发空间     D.改变资源时空分布
5、北京在2008年前将有90%的公共汽车使用天然气燃料,这有利于防治( )
A.水体污染         B.生态失调  
C.大气污染         D.白色污染
6、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节约保护资源       D.依法保护环境
  下图是我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及比较(不含港、澳、台地区)。据此,请回答7~8题。
第四次 第五次 变化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57% 6.69% 上升1.39%
7、上表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 )
A.素质偏低         B.增长太快   
C.数量过多         D.老龄化加速
8、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要求我们(  )
①发展教育  ②加快发展  ③发展医疗卫生  ④完善社会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 )位。
A.一            B.三  
C.四            D.六
10、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主要是因为( )
A.自然分布不均        B.资源更新慢  
C.人口太多          D.自然资源浪费严重
11、下列各种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中,比较科学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不用非可再生资源
B.用新能源、新材料替代一切矿产资源
C.控制经济的发展,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D.合理利用和保护,使可再生的不断再生,使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读图5“不堪重负的地球”,完成12~13题。
图5
12、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
A.环境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水污染问题
13、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劳动力普遍短缺        B.资源短缺
C.各国国防兵员不足       D.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二、综合题
14、现实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属于环境问题,同时又是资源问题?
15、如何理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危机?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 )]
DCDCCADDBCDBB
 14、答案要点:
  可列举很多。如农贸市场上的塑料;餐馆里的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互相赠送的贺年卡,超市里的一次性纸杯。
 15、答案要点:
  (1)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不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居于世界各国前列,可谓名副其实。
  (2)但换一个角度——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则远远排在了后面。如土地、矿产、耕地、森林、水资源等人均占有量都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我国自然资源的总是有限的,而人口和经济都持续增长,这势必会导致人均资源量进一步减少,加上利用不当和管理不善,很多资源遭到了不应有的浪费和破坏,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