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的选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的选择

资源简介

初三人教实验版历史与社会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的选择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材采取由分到总的方式,先分别介绍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然后综合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主要围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综合地、全方位地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引入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主题。然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最后,列举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应对资源危机”──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要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重建我们的家园”──主要讨论防治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环境保护是关系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教材首先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随后,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列举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成果。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任务的长期性与持久性,并呼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材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化,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的号召下,我国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二)“我们的选择”的学习提纲
1、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实行计划生育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2、应对资源危机
  (1)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2)对一些资源跨区域调配
  (3)立法: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3、重建家园
  (1)环境保护:又一基本国策,即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①如“三北”防护工程
  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
  (3)治理环境污染
  ①水体污染: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和巢湖等
  ②酸雨
  ③大气污染
(三)具体知识分析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1)我国人口的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正经受着“银发”浪潮的冲击。
  (2)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方针: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2)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4、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贡献:
  (1)整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2)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
  (3)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4)人们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人口数量与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系:
  (1)从家庭人口数量来看,在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家里的子女越多,个人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会减少,整个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将上涨,家庭消费水平应会降低。
  (2)对国家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口数量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增多,但个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
应对资源危机
1、解决资源问题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重要地位: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2)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资源占有量低;面对当前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地解决资源问题。
2、全方位地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我们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使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地球走向天空。这不仅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2)从节流来看,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3)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①利用科学技术,可以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
  ②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加强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
3、解决我国资源区域短缺的有效方法:对一些自然的跨区域调配
  (1)我国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我国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不平衡的,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相对欠缺;东部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而西部能源资源相对丰富。
  (2)我国对一些自然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态势,使得有些区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我国出现了很多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工程,如“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4、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地》等,把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上来。
5、面对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南水北调和节水灌溉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可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形成我国巨大的水网,基本可覆盖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实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措施,也是推及解决其他资源分布地与消费地相分离问题的方法。
(2)节水灌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然而,其有效利用率却只有40%左右,几千年来形成的原始的大水漫灌技术仍为大多数农民所沿袭,农业生产严重浪费水的状况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极不协调。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紧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节水灌溉”的活动,主要是从我国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实施相应的“节流”措施。
重建我们的家园
1、坚持保护环境国策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此,国家把保护环境列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内容和方针: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就是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1)在生态建设方面,国家采取的措施:
  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在沿海地区、沿江地区,以及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修筑一道道绿色屏障。其中,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我国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大力开展治沙工作,创造了生物固沙等许多成功的治沙经验,不仅加快了我国防治荒漠化的进程,也为国际防治荒漠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③我们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的本来面貌。
  (2)在治理污染方面,国家采取的措施:针对我国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和巢湖等大江大湖水体污染严重的现实,以及一些重工业地区出现酸雨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情况,展开治理工作。
4、让天空变蓝
  (1)“远离沙尘暴”旨在让我们认识到针对当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采取长远的措施,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
  (2)“洁净空气的价值”旨在让我们认识到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污染源。即使在短期内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来看,这也是势在必行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观。
  (2)人们痛定思痛,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4、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5、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的成就:在可持续发展这面旗帜下,我们不仅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举世公认的“生态农业”,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二、重点知识解析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
  ①我国人口的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正经受着“银发”浪潮的冲击。
  ②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方针: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②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2、我国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
  (1)全方位地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我们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使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地球走向天空。这不仅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从节流来看,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③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解决我国资源区域短缺的有效方法:对一些自然的跨区域调配
  ①我国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我国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不平衡的,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水资源相对欠缺;东部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而西部能源资源相对丰富。
  ②我国对一些自然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态势,使得有些区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我国出现了很多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工程,如“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3)在解决资源问题的过程中,立法工作相当重要: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相关的一些法律,把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上来。
三、难点知识剖析
★1、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粮食、衣服、住房和就业)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第二,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第三,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第四,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的非可再生资源,其耗竭的速度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第五,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第六,动植物物种的丧失会大大限制后代的选择机会,所以要保护好动植物物种。
★2、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和个人的好处是什么?
  “晚婚、晚育”不仅对控制人口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角度来看,首先,晚婚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其次,晚婚晚育使可能在当前出生的人口,推后几年出生,将本来要用于消费的资金,转为建设资金积累,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时间。
  从个人来说,坚持晚婚晚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发育成长。青春期和青年期都是人的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青春期已具有发育的雏形,青年期则使这种发育更加完善,接近完全成熟。青春期既是完善身体发育的时期,又是长知识、学本领的黄金时代。所以青年人抓住这段宝贵的时期,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