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优化,整合提升--试卷讲评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细节优化,整合提升--试卷讲评课教案

资源简介

细节优化,整合提升——试卷讲评课教案
陈晓瑜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讲评课作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 其教学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缺纠错。将试卷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归类,查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实施。二是拓展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现有知识间联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解题经验。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心理因素,充分肯定班级整体优势,发现学生的进步或不足,对试卷中的独到之处及时给予鼓励,帮助考试不佳者分析失败原因,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进取。四是提供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学生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通过试卷上的问题可以反思平日教学,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改进,与学生共同进步。
一、讲评目标:
1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评,使学生总体掌握、巩固该单元各项知识内容和各种答题技巧。
5、通过讲评后的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薄弱环节的掌握及提升对基本观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二、讲评方法:讲解法。
三、讲评重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中错的最多的题目部分。
四、讲评过程:
1、对试卷的总评:本次测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16题,非选择题3题。
2、出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及原因分析:
先列表格显示失分情况,学生自己分析失分的原因。然后就学生错得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选择题第2题,下列关于盈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盈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②盈江属于低纬度 ③盈江属于西部地区④盈江属于东半球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学生把盈江与西藏的气候搞错了,说明学生比较粗心,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要求学生找到书本的知识点。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的掌握,有部分学生误选成鸦片战争。接着提醒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最佳型选择题,逐个推敲、排除迷惑,选择全面、符合题目限定要求的最佳选项.。
第10题,《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很多学生对材料没有理解导致选错,要求他们找到《辛丑条约》的影响认真理会。
第12题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 ……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的北伐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有部分学生选错,原因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目的和方式不熟悉。先回归教材找到书本的知识点,接着提醒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材料选择题要先阅读材料,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第13题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2010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全球有6000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这说明( ) 
①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靠科技
③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④倡导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题肢③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是错误的,并不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题肢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靠科技与材料无关。
第14题,从2009年1月20日到12月31日,我国对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
征收车辆购置税(原来为10%);2月5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为每辆5万元。上述举措的实行( )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基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
③体现了“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④表明我国在解决资源问题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许多学生对题肢③ “看不见的手” 与“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没有分清,做题目比较马虎,强调以后要认真审题。
提醒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组合型选择题可运用选基法,即首先确定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选择题是目前中考试题中最常见且较稳定的题型。这种题型具有考查的知识量大、辐射面广、角度多等特点,形式灵活多样,便于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准确、熟练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外,还必须掌握其答题方法。
非选择题第18题,题目: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 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参考答案是(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探索现代化道路、向西方学习、力图挽救中华民族危难等。(2)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照抄材料不给分)学生对第1小题中“共同之处”的回答不够完整,说明归纳的能力较弱,以后要加强训练。第1小题中“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照抄材料较多,不知道回归教材来答题。先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找到书本上的位置。
第19题,(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深圳与喀什新老特区的自然条件。先把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然后讲解错误所在。告诉他们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势和自然资源等,参考答案是:深圳:位于沿海地区;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位于第三阶梯;水资源丰富;喀什:深入亚欧大陆的内部,远离海洋;非季风区内、气候干旱;位于第二阶梯;水资源短缺、能源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讲解变题,把自然条件变成人文条件,告诉学生怎么答题。
(2)根据材料二中的文字和图表信息分析为什么国家设立喀什为经济特区(3)作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材料三提到的,深圳还应在哪些方面给予喀什大力支援?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从深圳经济特区到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我国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让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句,找取有效信息来答题。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解题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参考答案是:(2)A、喀什地理位置优越:与8个国家接壤或比邻,边境线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B、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有利于发展能源工业,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3)A、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B、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C、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非选择题解题要求:1、学会“读题”:(1)先“粗”读,再“细”读,读出主题;(2)先读好设问,再带着问题细读材料;(3)把握关键字词句,找取有效信息;2、学会“联”:(1)联系课本主要知识点(回归教材)(2)联系相关热点(时政热点和百姓关注热点)3、学会”答”:(1)注意分值,应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2)注意答题规范,要点序号化。
五、我来命题:结合热点利比亚问题让学生命题,提高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查漏补缺:学生针对自己的答卷进行修改、查漏补缺,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从答卷中归纳出自己的错题原因及改进的打算。
七、巩固练习:出几题学生错误多的同类题目进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