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从全球的角度,按照海陆分布、气候特征、人口和人种、语言与宗教、经济和发展等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今天我们要换个角度从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来研究全球的地理环境情况,首先我们要从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开始。
  从上册系统地理知识,过渡到具体学习一个区域,首先应该从位置入手。
位置和范围
  活动一:(多媒体出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亚洲的范围图”)结合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中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在“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中指出亚洲绝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3)结合“亚洲的范围图”,说出亚洲最南、最北的纬度范围,和亚洲最东、最西的经度范围。(4)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并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5)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并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学生对照地图做活动题,最后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个别地方老师进行指导或补充。教师总结:半球位置:①亚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②亚洲在南北半球的位置:绝大部分在北半球。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到北纬81°,南部达到南纬11°,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海陆位置: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西北邻欧洲,西南和非洲相邻,东南和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教师:两个大洲相邻,必然有其分界线,这就是洲界。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如亚洲和欧洲、亚洲与非洲以及亚洲和北美洲等。提问:对照“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结合上册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描述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学生回答:(西北)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西南)非洲:苏伊士运河;(东北)北美洲:白令海峡。
  结合地图让学生完成活动一,图文结合,有理有据。教师总结从三方面进行,让学生掌握学会描述一个大洲位置的方法。设计“分界线”一环节,没有进行小组活动,因为这是对上册海陆分布知识的回顾,学生能直接回答。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位置和范围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一个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活动二:结合刚才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读“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分析一下北美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后回答:北美洲从半球位置来看,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从经纬度位置看:北到83°N,南到7°N;东至168°W,西至20°W。
这里学习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其实是对学生是否掌握一个区域位置描述的检查,教师不做讲解,只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承转
  大家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面积较大的有亚洲、非洲、南、北美洲,那么这几个大洲中哪个最大呢?学生回答:亚洲。
世界第一大洲
  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七大洲面积比较”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七大洲的面积数据,我们比较后得知: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也最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多个地区。活动三:(多媒体展示教材亚洲地理分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亚洲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这个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2)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分了六个分区,中国位于东亚,同区的还有日本、蒙古、韩国、朝鲜。有五个分区与中国接壤,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教师:由于亚洲面积广大,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差异比较大。活动四:请同学们读教材“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每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并且判断在亚洲的哪个地区?(2)分析每幅图,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结合地图进行活动,有理有据。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采取了活动讨论形式。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世界第一大洲
  学生讨论问题并展示,教师点拨。
出示参考答案:图①: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图③: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图④: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学生可先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教师总结:分析某地的人文差异,主要包括了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而这些特点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气候、地形、河湖、植被等的特点,会对当地的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每幅图片进行讲解时,抓住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也为下节课做铺垫。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揭示人文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理解。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雄踞东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掌握了描述大洲的位置特点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三方面来描述。并且通过学习亚洲,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这为以后我们学习国家和地区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一节活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活动探究的形式,采用了读图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探究法等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从做中学,从尝试中学,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表现,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