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蜻蜓,睡着了!【教学理念】?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现象的观察、反思、总结与探索,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研究蜻蜓的睡觉姿态,并根据这个姿态原理制作一个自动平衡的纸蜻蜓。?【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自动平衡蜻蜓除了涉及到杠杆的知识和原理外,还需要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美术上的构图等其它学科内容。这些知识点,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满足上课要求,重要的是,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1.观察力。通过对蜻蜓的细致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探寻自平衡原理。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行为习惯。?2.创新力。拓宽学习渠道,优化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3.跨学科学习。在蜻蜓自平衡原理实践过程中,学习与平衡、对称等相关的科学、数学、物理、工程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重点】?运用多学科知识,制作一个能够自动平衡的纸蜻蜓。?【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科学的去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教学准备】?16K彩色卡纸3~5张;吸管各1~2根;橡皮泥2块;铅笔1支;剪刀1把。?【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神奇?1.动物们有各种各样的休息方式,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休息方式呢?(交流)?2.(配合视频)解说:夏天到了,小蜻蜓们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这时,有几只蜻蜓飞累了,它们需要休息下。?3.强调:看这只睡了,这只也睡了,还有这只……?【设计意图】通过动物栖息的现象和小蜻蜓睡觉的故事,引起美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为下面的观察与探索作好情感铺垫。?二、观察,探索神奇?1.(展示蜻蜓休息的图片)问题1:从这些睡着了的小蜻蜓中,你发现了什么?(看到什么)?????(形态、翅膀等)?2.问题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想到什么)?(它站在那里睡觉不会掉下去吗?不会累吗?)?3.小结:蜻蜓睡着后,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外力,只通过身体自动平衡机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实现安静地、安全地睡眠。?4.分析并板书:翅膀——对称和向前倾斜——平衡的关键。?【设计意图】围绕现象,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会观察的本领,并确立课堂目标,激发探索与实践的热情。?3、验证,实践神奇?1.支架的制作:橡皮泥、吸管?2.蜻蜓的制作:1)数学问题——如何对称?(轴对称原理);2)美术问题——如何剪出?(构图与裁剪)?3.实践操作?4.展示、交流与改进?【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动手又动脑。在概念、原理的基础上,用实践验证想法,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实现STEAM素养综合提升。?四、总结,拓展神奇?1.作品展览?2.总结:自然界中的平衡现象?3.拓展:利用生活现象发明与创造——自动平衡车?【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的自平平衡现象,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生活即课堂。了解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实现创造。?【教学反思】?创客和STEM教育关乎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下和创客教育的鲜亮标签下,如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将创客教育融入常规的学校教育,避免技术的盲目化、成果的形式化和现实教育的割裂化,这些都是现实的挑战。?本课是基于科学学科的一节普通的STEM课堂,没有昂贵的资金投入,没有复杂的技术参与。但是却巧妙地融合了科学、数学、工程、艺术等学科的内容,是一节很接地气的STEM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