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做简单的家常餐》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提出:?开学初,很多家长和老师沟通孩子在生活中存在挑食、偏食、厌食的现象,热衷于汉堡、薯条、可乐等不健康食品,家长们迫切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恰逢3月学校举行感恩母亲的德育活动,很多同学在“感恩在行动”中选择了为爸爸妈妈做一次饭,失败的居多,基于此,我们决定开展以《学做简单的家常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见食材的名称,初步了解其营养成分。?2.?了解厨房用品,会安全使用。初步掌握简单家常餐的加工与烹调方法。?3.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搭配、烹调方法等资料,并进行妥善处理,培养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意识,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5.通过角色互换懂得他人关怀的温暖,学会回报,学会感恩。?活动重难点:初步掌握简单家常餐的加工与烹调方法。?活动方式: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活动过程:本次活动从2019年3月开始,历时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时段?活动内容?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选择内容??制定计划?第一周?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依据计划??开展活动?第二、三周?第三阶段???交流阶段?中期交流??解决困惑,继续开展活动?第四至六周?第四阶段???展示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第七、八周?第一阶段:选择内容??制定计划?本阶段我分两步进行:?一、确立主题?上课开始我以中国的饮食文化导入,让学生体会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感到无比的自豪。接下来出示常见的家常餐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你最喜欢的家常餐有哪些”??“说一说给你印象深刻的一道菜”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喜好,同时感受到父母为自己精心准备食物时的辛苦以及对自己深深的爱。紧接着,我适时提问“你们为爸爸妈妈做过饭吗?效果怎么样?”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想要为父母精心准备一次家常餐的愿望,之后我们就决定本次综合实践的主题就确立为“学做简单的家常餐”?二、主题分解?1.划分小组:主题确定了,根据学生们自己的意愿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8-10名学生。?第一组:冷拼家族?第二组:烹调家族?三组:主食家族?第四组:汤家族?第五组:后勤家族?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拟定活动计划。?教师指导意见:?①方案分工明确,确立厨师长(组长)、副厨师长(副组长)、记录员、安全员?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特长。?③做好预案,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④做好过程记录,活动之后要写出体会或反思???⑤重视安全问题???学生活动:?①小组成员分析现状,确定分工,集体表决。???②共同制定小组活动方案,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研究的内容。?第二阶段:依据计划,开展活动?第一步:查找资料。主要完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活动目标。?交流各组确定的三级主题,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给与评语式评价,对不合适的主题给与参与性意见(不强制执行,活动中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更改)?第一组:冷拼师家族:凉菜的种类;凉菜的制作方法;不同场合吃哪些凉菜;?第二组:烹调家族:热菜的种类;营养搭配;烹调方法;?第三组:主食家族:主食的种类;制作方法;?第四组:汤家族:汤的种类;制作方法;喝汤时礼仪。?第五组:后勤家族:厨房用品及保养;餐桌礼仪;?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查找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他们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搜集,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如何在众多资料里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却很不容易,因此,我适时上了一节搜集资料的方法指导课,主要针对关键词搜索(多个关键词可以缩小搜索范围),信息的筛选(贴近主题活动和生活实际),信息的整理(整理信息要做到有序)进行指导。?第二步:尝试和体验。主要完成劳动技术活动目标。?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资料中获得的、经过整理和筛选的间接经验。(实际上是第一阶段的汇报总结)?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以及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中获得的知识进行营养搭配和制作。并为自己的作品配上合适的餐具。?这一阶段,我体会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着很大的差距,孩子们根据搜集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虽然设计的很好,但效果不佳,有的同学米饭很有做熟、菜烧糊、不美观、咸淡不均等各种状况不断出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一致认为不能只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要向身边的人请教。?第三步:调查走访。主要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教师:?①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着重调查、采访家长和餐饮人员。?②指导学生进行采访前的预设(小组成员分工、确定时间地点、确定询问问题、确定采访对象、联系被采访单位领导人及被采访人、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采访前的设备、安全)?学生:?①制定采访计划?②按计划进行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③整理采访资料?经过调查、参观和访问,学生们发现,原来自己制作的家常餐存在摆盘不够美观、色彩搭配不够协调、制作比较粗糙、刀工比较马虎等问题。学生根据自身问题,及时调整,解决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精彩之处,只有实践才能产生问题,只有产生了问题才能够想办法去解决,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第三阶段:中期交流,解决困惑,深入探究?教师:?①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②整理自己的过程性资料。?③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④写出心得体会。?学生:①以小组为单位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②整理和筛选相关资料。?③按教师要求写出感受?为了全面了解孩子们的活动进展情况,我组织了一次中期交流,反馈的形式是小组间交流,各小组首先汇报了活动进展,然后围绕各组探究的内容提出遇到困难,组间解决,再进行组间质疑。?这一阶段我指导的重点是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我的指导策略是让学生提出质疑,我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中去探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取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锻炼“搜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一)展示指导?按照计划,学生全部的研究活动已经结束,积累并形成了大量资料,有文字、ppt、图片、倡议书、调查报告、手抄报,可是这些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怎样展示?如何制作……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因此我又上了“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指导课”。确定了展示方案,学生开始分头准备。?(二)出示规则?老师在每个小组汇报之前,出示汇报规则:各小组汇报,由其余小组评分,分数计入小组合作一栏;在每个小组汇报时,其余小组倾听认真、积极参与也可以奖励分数。出示积分表。?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展示内容?善于倾听?积极参与?每项内容10分。根据小组合作是否愉快,分工是否明确,配合是否密切,酌情10、9、8、7分;根据展示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做到动静结合,形式是否合理,酌情10、9、8、7分;根据展示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拓展酌情10、9、8、7分;根据其他组进行展示时,组员是否认真倾听并且积极参与,酌情10、9、8、7分。?这一环节,各小组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为了让每个小组汇报时,其它小组每个组员既参加自己小组活动,又认真倾听其余小组的汇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大比拼,形成生生互助,组组联动。?三、学生汇报成果?第一组:凉菜的作用;装盘的3个步骤,6种方法;拼摆冷盘时的注意事项;调味汁的种类及方法;常用技巧;学生自制水果拼盘和凉菜的作品。?第二组:热菜也叫主菜;这一小组主要展示自己学到的本领,展示形式包括视频、图片、自编菜谱、食物相生相克手抄报。?第三组:主食的种类;南北方的差异;饺子的历史、制作过程;发面的方法;各种造型馒头的制作;生活中的小窍门。?第四组:喝汤的来历,讲究,注意事项。制作方法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第五组:幻灯片常用餐具的种类?、用途、、保养方法;筷子的种类及历史;演示餐桌礼仪。?四、总结评价?1.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汇报了他们所收集的资料,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进入了尾声,到了总结评价阶段。各小组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纪实表”,针对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文字表述性评价,体现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2.各小组对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情况进行评价。?3.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五、活动延伸?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在课堂中终止,更应在活动中延续。我鼓励大家把这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或感受写下来,还可以尝试研究其他同学的菜品或设计新菜品。?(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延伸,让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的情感。)?六、活动效果与反思:?1.学生参与应有层次。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孩子们在活动中都学会了一项基本技能,并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学会了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2.教师指导应有层次。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该学会有侧重地指导,如面面俱到,精力不够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使活动有效进行,教师的前期策划非常重要,哪些点需要全面铺开,集体指导,哪些点需要个体交流,点上指导;哪些活动需要扶着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哪些活动可以完全放手,哪些活动应该全程参与,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3.彰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学们通过查找、整理资料、小组交流、成果展示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使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身认知的一部分,这在本次主题活动中体现的特别深刻。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魅力之所在,它能让学习者挖掘出蕴藏的潜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每个参与者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