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用手来测量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用手来测量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多属性。相似的,在生活中,学生也会比较和测量,比较和测量是学生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方法,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从而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学生在教学中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用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拃)来测量。在教学活动和讨论中,学生会意识到,“拃”是一个非标准单位,用其测量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和不准确性。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偏小和科学意识薄弱,测量中往往会忽视一些测量的注意点,比如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学生还将第一次经历预测的环节,要让一年级学生明白预测是有根据的“猜”,是一种探究活动中必备的能力,这在教学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备利用主线故事穿插教学活动、视频演示教学等方法来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概念:知道测量的结果可以用数据来描述;知道人的身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知道一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探究:能对桌子的长度和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记录测量过程;会比较不同纸带测量结果的不同。?
态度:意识到一拃连着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发展关注测量过程中的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的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2.要理解预测不是“猜”,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3.测量时要保证一拃与下一拃之间要首尾相连。?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PPT(含视频资料)、手机1只、电脑及投影机;?
学生:每两位同学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水彩笔、一个长木片,一张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课前:“小朋友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看完以后请你来说一说动画片的内容。”?
播放“小猪佩奇运动会跑步和跳远项目”的视频,设问:“你能说说动画片说了什么故事吗?哪个小动物最先冲过终点呢?最后谁得了跳远项目的冠军呢?”?
(设计意图:复习前一课中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为本课构建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来引导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聚焦:测量使比较更准确?
1.故事新人物“蛙小绿”出现:“小兔理查德获得了跳远冠军,可是蛙小绿不服气,它说,我才是跳远冠军。”?
播放“蛙小绿跳远”的视频,设问:“你们觉得蛙小绿跳的远吗?有多远呢?”?谈话:“只用我们的感觉和眼睛来观察,是不能准确测量出来的。要想把它们测量出来,需要使用工具,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
(设计意图:新故事人物的出现引导故事发展和学习内容的呈现,用生活经验和眼睛的目测是不准确的,只有使用工具将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量化出来,才能使比较准确。)?
2.播放“用身体来测量”视频,设问:“他们用什么来测量?你觉得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分来测量??
谈话:“用脚和身体的长度可以来进行测量,为了方便,还可以用手来测量。”(板书:用手来测量)?
谈话:“将手张开到最大,弯曲食指,我们把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叫作‘一拃’。”?
设问:“你觉得我们的课桌桌面有多长?请你用手快速的测量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人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可以用手来测量,然后让学生预测一下桌面的长度,再用手测一测,让他们对自己的一拃有初步的感觉,为后面测量桌面的高度做准备。)?
(二)探索: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1.故事新人物“蛙小红”出现:“蛙小红说,跳远我不行,可是我是跳高冠军,我可以一下从地面跳到桌面上。”?
播放“蛙小红跳高”PPT课件,设问:“你能预测蛙小红跳了多高吗?”(板书:预测)?
(设计意图:故事新人物出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过渡学习内容;学生有了前面预测桌面的长度体验后,现在预测桌子的高度就不会盲目了,学生会根据经验来进行有效地预测。)?
2.设问:“桌子的高度有凸出来的地方,也有凹进去的地方,给我们测量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呀,这该怎么办呢?”?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帮手(出示纸带),用它就能帮助我们来测量蛙小红跳了多高啦。”?
播放“怎样用纸带帮助测量”视频,设问:“你知道怎样用纸带来帮助我们测量了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学生边说边播放“纸带测量图片”PPT课件,设问:“为什么要进行两次测量呢?”?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示范用手来测量,故意一拃跳开一拃测量,每一拃的大小不一样大,设问:“老师这样用手来测量正确吗?”?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怎样用纸带来帮助我们测量了吗?在我们进行测量时,必须注意‘一拃连着一拃’、‘每拃一样大’,测量完毕以后记得要记录哦。”(板书:一拃连一拃、每拃一样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测量桌子高度的不方便,再体验纸带的好处。让学生明白使用纸带测量不仅是一种方便的做法,而且是一种使测量更准确的方法。利用视频、老师讲解、学生纠错等方法,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三)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
将学生的测量纸带起点对齐,展示在黑板上,设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呢?比较每组纸带上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谈话:“回忆我们的测量过程,可能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用纸带量取桌子高度的时候出错了,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但就算我们都按照要求来测量了,我们的结果还是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手有不同的大小,每个人拃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测出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谈话:“我们今天不能帮助蛙小红测量它到底跳了多高呢,不过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么解决测量时每个人拃的长度不同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研讨分析原因,原因可以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理即可,最后回到故事情节上来,将故事留下悬念,调起学生胃口,为后续的探索埋下伏笔。)?
(四)拓展:用身体来测量家的活动?
谈话:“请同学们回家后,用自己的身体来测量家的房间宽度、家具的长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