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调皮的铅笔屑?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课间休息的时候,滕子睿忽然喊起来:“老师,你看王希恩削出来的铅笔皮多漂亮,好像女孩子的裙子。”我一看,可不是嘛,卷卷曲曲的花边,大小均匀的褶皱,真像是一条好看的裙子。听到我的话,其他孩子们也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象……我们尝试着把一堆铅笔皮整整齐齐地摆出了一个圆形,孩子们更兴奋了,铅笔皮看起来潜力不小嘛。于是“调皮的铅笔屑”这个主题活动诞生了。?二、学情分析:?我执教的学年是一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做出以下三方面分析:?1、已有知识和经验?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家里使用过一些简单、常见的劳动工具,如:转笔刀、剪刀、镊子、胶水等。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削铅笔的任务,但是缺少细节完善,如:笔尖粗细掌握不好、碎屑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初步具备使用剪刀的能力,能够进行剪纸活动;但对于使用的安全意识还有所欠缺,如:怎样递给别人剪刀,使用后如何收好。孩子灵巧的小手能够用镊子夹起东西,但轻重力度和拿递的安全还需加以强调。知道胶水的作用,但是使用时掌握不好量的多少,容易弄脏作品和手指。?2、学习方法和技巧?一年级学生愿意玩,愿意参与活动,其注意力多集中在活动的趣味中,不注意活动细节、学习方法、活动经验的归纳和整理。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给与细节的关注和指导,可以尝试演示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对比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观察、发现,找寻活动技巧、积累活动经验,以此提升其活动效率,落实课堂实效性,达成教学目标。?????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一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能力”等意识形态方面仅处于认知阶段,他们对自我需求比较多,很少顾及到他人感受,缺乏合作、谦让意识。教师需在活动中进行正面引导,指导学生认知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初步树立群体意识。?结合以上方面分析,我确定出本课的活动目标。?三、活动目标:?1.让学生学会利用废弃的铅笔屑制作创意粘贴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在制作铅笔屑创意画的过程中,掌握转笔刀、剪刀、镊子、乳白胶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其在实践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理归纳、实际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其环保、资源再利用的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安全使用转笔刀、剪刀、镊子、乳白胶等劳动工具,尝试创作出一幅铅笔屑粘贴画。?难点:转笔刀是最难的使用工具,削出的铅笔屑的形状会直接影响后期的作品制作;在活动的过程中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改进。?四、活动流程:??(一)趣味比赛,激发兴趣?(10分钟)?1、“飞舞的转笔刀”比赛?师:同学们,铅笔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平时都是谁来削铅笔啊?你自己会使用转笔刀吗?让我们来一次转笔刀削铅笔比赛吧,看谁削的又快又好!?学生比赛?2、观察、对比?师:铅笔尖粗细适中,不错,大家对转笔刀使用的还不错。?观察铅笔屑的形状、特点。?思考:为什么铅笔屑的形状会不同?要想削出有型的铅笔屑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3、说一说,做一做?小老师:请铅笔削的好的同学示范讲解自己是如何使用转笔刀削铅笔的,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劳动技术应用是:一手拿转笔刀,一手拿铅笔,将铅笔头部插入卷笔刀的卷刀处,注意一定要放到底,然后向一个方向慢慢旋转,至笔尖到合适的粗细。】?借助表格,师生整理。?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转笔刀?插笔至底?一面旋转?贴近刀片?稍微用力?缓慢旋转?学生再次用尝试用转笔刀削铅笔,掌握削出铅笔屑又长、又有型的技巧和方法。?【设计意图】?用比赛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兴趣,检查孩子们对转笔刀这一劳动工具的使用情况。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孩子对比、观察铅笔屑的形状、特点,找寻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请做的好的小老师到前面演示讲解:缓慢、有序、用力。一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二是孩子间的言语易于沟通,激发孩子比一比、我要比他做得更好的心理。在师生的共同整理中让学生明确转笔刀的使用方法、技巧和安全,能够削出有型的铅笔屑,为后期制作打下基础,以此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魔术表演,创设情境??师:铅笔削好了,这些漂亮的铅笔屑要怎么处理啊?扔掉吗?不,不,不,我有一个好的想法!请你看看我的魔术表演吧!?【微课视频】?学生赏析、交流?师:一片小小的铅笔屑竟然能让作品瞬间变得活泼又生动,真是太有趣了!?师:卷卷曲曲的花边,大小均匀的褶皱,正是创作铅笔屑粘贴画的亮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就以《调皮的铅笔屑》为主题来开展活动吧。?【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微课向孩子展示铅笔屑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确定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三)实践探究、讲学结合?师:小小铅笔屑可真淘气啊,你想不想也来试试呢?别着急,请你先回忆一下,刚才老师在制作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你熟悉的劳动工具?是怎样使用的??1、剪刀的使用方法?师:小小剪刀可真能干,咔嚓嚓就剪出了我想要的形状,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变成伤人的利器啊!你会使用它吗??【劳动技能:五指配合拿好剪刀,让物品慢慢接近剪刀的刀口,然后一刀剪断。】?学生演示讲解:五指配合、控制剪刀。?借助儿歌提示学生手指的正确摆放位置,练习控制握柄开合刀锋的精准性。?2、使用剪刀的安全事项?师:同学们都能正确使用剪刀了,你知道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啊??借助判断对错的图组加强使用剪刀的安全意识。?演示讲解、练习如何递给别人剪刀。?师生借助表格共同整理??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剪刀?五指配合?控制剪刀?勿摸刀刃?递人藏尖?用完入盒?3、镊子的使用与安全?【劳动技能:可以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两边,手指用力,控制镊子一张一合。】?学生观察,尝试使用镊子,说说自己的使用感受和注意事项。?师辅助演示:使用镊子要控制好力度,不然铅笔屑就被夹碎了!要注意使用安全,保持尖头冲下,不要扎到自己;递给别人的手法和剪刀一样,使用完后要放入工具盒。?师生借助表格共同整理??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镊子?三指捏住?控制张合?力度适中?递人藏尖?用完入盒?4、乳白胶的认识和使用?学生讨论:使用的注意事项?学生尝试先在纸上试着粘贴一下,感受胶量的多少,以保障作品的制作效果——干净、整洁。?学生分享?师生借助表格共同整理?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胶?均匀涂抹?适度按压?用量适当?干净整洁?【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儿歌、图示判断、示范讲解、试一试等方法了解、掌握剪刀、镊子、乳白胶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四)归纳整理、创意制作?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已经掌握了劳动工具的使用技巧,知道了它们的安全事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品创作吧!?师:怎么来完成一幅作品呢?你能说说制作步骤吗??小组讨论、交流?步骤:?1、构思、创意;2、选择、剪切;3、摆放、粘贴?师:小小工具用处大,关注老师给予的提示,发挥你的创意来设计、制作自己的铅笔屑粘贴画吧。?温馨提示:?1、安全的使用劳动工具;?2、应用参考图样或自我创意;?3、独立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先说一说,再做一做,让学生明确制作步骤,有序的开始制作。在制作中关注学生活动细节,结合课前预设加以指导和完善。以此突破教学重点。?活动预设:1、预设出现问题:铅笔屑易碎、不成型,影响作品效果;乳胶用量或多、或少,粘贴不牢固;铅笔芯容易弄脏画面;粘贴无序、较乱、正反面都有,缺少层次感。2、预设解决方法:提示学生结合图样需要,小心的用剪刀剪切铅笔屑的形状;可以尝试大范围粘贴在纸上涂胶,小范围粘贴在铅笔屑上涂上适量乳胶,不要涂出来;将铅笔芯包好,不要撒桌上到处都是,如弄黑了纸,用橡皮擦干净;对比观察好的和存在问题的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经验如何能将作品完成的更美观、漂亮。?(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呈现出了这么多幅作品,请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1、学生赏析、评价?教师给予不足提示,请孩子修改、完善。?2、说说自己的收获?师:小小的铅笔屑可真调皮,它们不仅可以做成平面作品,还可以做成立体作品,甚至随同铅笔屑一起飘落下来的铅笔芯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好玩吗?下节课让我们再一起和调皮的铅笔屑做游戏吧。?【设计意图】?相互欣赏、对比观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寻解决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有趣的创意作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活动意识。?五、活动反思:?学生收获: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内容,下课了都没玩够,很多孩子都兴致勃勃地想继续创意制作!对此我们鼓励孩子,多多尝试。在平面制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融入立体创作。那么,我们还需要别的劳动工具吗?现有的劳动工具你能熟练并安全、独立使用吗?虽然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但是他们认真、执着!在父母、老师的引导帮忙下学生们开始思考,开始大胆的尝试更为精巧的艺术作品。?活动中,学生薄弱的地方是:?1、因为日常生活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家长总是担心安全,所以劳动工具使用的并不算熟练。?使用转笔刀时不能关注到使用的力度,铅笔要插入到底部,刚开始时是需要用力的,出了铅笔尖后就需要轻柔一些了,整个过程需要匀速、慢慢的旋转。?在粘贴铅笔屑时,一个手用镊子夹铅笔屑,另一个手涂抹胶水,两手配合的不够默契,需要加强训练。?小孩子接受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开始的操作比较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粘贴的过程中,学生因估计不足、缺少整体性而出现了混乱、无序、稀疏、搭配不当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请学生欣赏其它优秀作品进行对比,自己发现不足,改进完善;在对比中提高其审美能力。?2、制作时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部分学生缺少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或因为都喜欢涂抹胶水而引起争执,或因为意见达不成一致而引发争吵,导致作品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针对以上两方面,课堂还需进一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认知经验及个人兴趣爱好,以此为参考依据,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快乐参与学习,掌握更多的劳动技巧。?教师收获:?虽然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近20年,但是执教一年级,赶上新教材,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新篇章都是第一次。结合以往对高年级的教学经验已经降低了活动难度,但是对一年级来说:课堂活动内容还是有难度的,还是有些紧张的。?一年级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重,什么都喜欢问一问父母,所以活动起来有些唯唯诺诺。这就更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寻找适合、且能改变学生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总结、整理出了“问题逐层分解法”,即:将繁琐的大问题细化为简单、易达成的小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顺利完成任务。?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还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都能不断成长,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