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双锥体模型》一、背景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对卡纸材料、剪刀和美工刀等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多数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剪刀、美工刀、胶水等对卡纸进行加工制作,完成相应的模型作品。学习制作《双锥体模型》一课,一是围绕卡纸双锥体的制作,巩固纸质制品的加工方法;二是明白双锥体“由低往高”滚动的科学原理;三是探究制作工艺对双锥体“爬坡”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二、设计思路?由于双锥体模型的科学性较强,所以这节课采用了“认识——制作——研究”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深理解——体验收获”,从而明白双锥体模型的“由低往高”的滚动方式蕴含着的科学原理。?在制作环节,注重对纸质工艺的品质要求。通过探讨卡纸剪切、裁刻等加工方式,讨论对锯齿边缘线的常规处理和连接保障双锥体的质量效果,使其在爬坡过程中滚动更加流畅。通过探究思考,激发更多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工艺制作的能力提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双锥体“爬坡”的简单原理,知道双锥体的制作方法,能正确规范地使用美工刀等工具制作双锥体模型。?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了解锥体的表面展开图,明确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运用精准的加工方法,将平面卡纸粘合形成立体的双锥体,保证椎体的光滑圆整。通过自制双锥体“爬坡”的比赛游戏,检验双锥体和斜坡的质量,并对制作进行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探究事物的变化及其原因,能寻找获得更好制作效果的方法与途径,培养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双锥体锯齿边的剪切和粘接等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滚卷卡纸扇形,使双锥体模型表面光滑?五、学科育德要素?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辅助工具卷曲扇形卡纸的方法,让学生在单锥体的制作过程中,确保锥体表面光滑圆整、卷边对齐、粘贴牢固。?提醒学生组合两个单椎体时,注意对齐接缝,使双椎体的重心稳定。制作斜坡时,使坡面平整、对应,保障“爬坡”效果。?在完成双椎体模型作品的过程中,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形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断进取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用的双锥体模型、“斜坡”若干、PPT演示文稿和视频资料?学生准备:配套材料?、笔、美工刀、直尺、划痕刀、剪刀、胶水?7、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双锥体?1.观察演示实验(一):将正圆形的球体放在V形斜坡上?现象一:当球体放在斜坡最低端,球体原地不动?现象二:当球体放在斜坡最高端,球体从高到低滚落下来?2.猜测双椎体在V形斜坡上的运动方式:?(1)由上而下;(2)由下而上;(3)来回运动?3.观察演示实验(二):将双椎体放在V形斜坡上?现象一:当双椎体放在斜坡最高端,双椎体原地不动?现象二:当双椎体放在斜坡最低端,双椎体从低到高滚上去?4.小结:双锥体“爬坡”的道理是因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重心总是有降低的趋势。实验中,“斜坡”的两条板条是叉开的,双锥体的两个支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它的重心越来越低,所以看上去双锥体向上滚动,实际上它的重心是在降低。?设计说明:用球的滚动方式引出学生对双锥体滚动方式的假设,然后用双锥体模型来验证学生的假设,通过观察、实验看到“双锥体”在斜坡上奇特的滚动方式。在现场实验、比较认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制作双椎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了解科学知识的敬业精神。?(2)明确制作要求?1.出示卡纸材料(如图所示)?????2.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1)用美工刀裁刻长直线,例如:斜坡直边、扇形直边?(2)用剪刀剪切圆弧线和短直线,例如:圆盘、扇形的锯齿边?3.明确线条的示意?(1)表示剪切线;(2)———表示正折线;(3)—·—表示反折线?(4)有些黑实线不需要剪切,例如扇形粘贴区域线、圆盘内侧线等?4.分工完成基础剪切?(1)两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卡纸剪切?(2)要求:规范操作?动作快速?边线平直?注意安全?设计说明:通过组织学生识图并说出正确的加工方式,避免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材料加工的基础性问题,巩固纸质制品加工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细致研究的劳动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注重加工过程中的质量观念,培养敬业精神。?(三)制作双椎体?1.观察双椎体的特点:(1)表面光滑;(2)锥尖闭合;(3)左右对称?2.交流讨论制作方法?(1)学生讨论:针对以上特点,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双锥体制作的质量??(2)交流演示: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在投影仪上初步演示一下?(3)归纳小结:?A.用扇形制作单锥体时,?可以先用圆形物体(例如笔杆)?滚卷卡纸,使其形成弧度,?这样制作起来比较方便。??B.在锯齿粘贴点涂胶水前,应先沿着扇形边进行划痕,保障粘贴边的平整。??C.锥体的粘贴要注意:表面光滑?造型美观?粘贴牢固?D.将两个单锥体粘接合并时,?两侧的粘贴线要对齐,?保证双锥体左右对称。??3.合作完成双锥体及V形斜坡:(1)注意分工;(2)团结协作;(3)保证质量?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锥体的表面的光滑以及粘接的平滑度,在这里采用了让学生在做之前先观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从而了解运用辅助工具制作双锥体的方法,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技术创新的意识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四)交流反馈?1.尝试运用模型进行“双锥体爬坡”比赛?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双锥体运动最流畅?组别?????质量?表面光滑?左右对称?粘贴牢固?“爬坡”名次?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3.讨论导致双锥体运动不流畅的原因是什么??要求:仔细观察滚动最流畅的双锥体的制作工艺和“爬坡”前的摆放位置。?设计说明: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若使双锥体在斜坡上流畅的滚动,必须考虑双锥体和斜坡两者接触面的问题。明白制作纸质工艺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双锥体“爬坡”的实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的敬业精神。(5)拓展延伸?1.观看演示视频?实验(一):当斜坡不变,两个双锥体造型不同时?观察:双锥体“爬坡”的速度是否相同??实验(二):当双锥体不变,两个V形斜坡张开的角度不同时?观察:双锥体“爬坡”的速度是否相同??2.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后自己继续尝试制作,下次与伙伴交流心得。?设计说明:影响双锥体“爬坡”的因素有很多,拓展学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打开视野,鼓励挑战性学习,思考一下科学性问题,形成勤于学习的学习态度和乐于钻研的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