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鸦片战争的烽烟背景(一)英国的情况: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771-1775年,英国的纺织工业和冶铁业得到了发展。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于18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19世纪初占领了新加坡和缅甸的一部分。1838年入侵阿富汗,又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二)中国的情况:康乾盛世后,到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已经危机重重。政治腐败不堪,经济发展缓慢,军备严重废弛。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因为中国大部分家庭的日常消费主要靠自己生产,加上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政策,英国长期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去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支持销毁外商运到中国的二百多万斤鸦片,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1839年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过程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2、路线中国战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鸦片战争的结果割占香港岛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2100万银元关税要与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2)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拒绝(直接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2.战争的结果(1)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2)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3)美俄趁火打劫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割九龙司一区增开天津英法各800万两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3.战争的影响(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太平天国运动一、爆发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社会矛盾的激化、西方列强的入侵、严重的自然灾害等等。二、经过:1、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2、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同年,天平天国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858年1860年1856年1851年1853年1860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概况仿照第二次鸦片战争梳理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太平军痛击洋枪队,洋枪队的组织者华尔被击毙《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1、内容土地分配:原则方法产品分配:原则方法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有什么意义?它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没能真正实施?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东亚形势图1、原因:4、影响(1)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大陆政策”,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2)朝鲜东学党起义(3)列强默许纵容(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中国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①清政府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②上下腐朽,。。。。(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比较落后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条约规定:1、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3、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影响:1、《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画(见左图《时局图》)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说说中国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国威。义和团简介:清代活动于山东、直隶地区的民间农民秘密反清结社组织。原名义和拳。1898年公开活动后,改名义和团以自发的反洋教斗争为特点其口号先后有:反清复明反清灭洋扶清灭洋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2)教会势力的发展随着外来侵略的加深,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已经成为一股文化侵略势力(3)义和拳加入反洋教斗争广大农民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简单地看成为洋教及洋人的问题;从而掀起了以反洋教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1、历史背景:2、“扶清灭洋”的口号积极性: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局限性:使群众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同时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请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积极性和局限性: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从山东转移到直隶地区为什么要从山东转移到直隶地区?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对外不对内清政府改变态度?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列强的恐慌。列强要求清政府尽快扑灭义和团。清政府于1899年底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任后,血腥镇压义和团。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时间:2、参与国:3、战争过程:1900年6月英、法、美、俄、德、日、意、奥①廊坊、杨村阻击战②天津保卫战③北京沦陷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5、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性质)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归失败。(结果)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梦想。(作用、影响)四、《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时间:1901年9月。2、参与国: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比、西(11个)3、主要内容:A、赔款4.5亿两→本息9.8亿B、划“使馆界”C、拆“炮台”D、惩、禁止反帝爱国组织及活动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F、修订商约4、《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a、清政府的重要税收,几乎完全被列强所控制。同时也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b、“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c、控制京津,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操纵和对中国人民的镇压。d、屈从于列强的无理要求,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e、“外务部”的设立,使中国对外机构亦半殖民地化。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