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粤教版) 中国的探月历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粤教版) 中国的探月历程

资源简介

中国的探月历程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遵守纪律,课堂能够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2、初步了解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展情况,知道一些月球知识;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4、欣赏有关月球的照片。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展情况,知道一些月球知识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PPT图片引入。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2002年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模拟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数百万公里后安然无恙,这表明在“神舟”三号飞船上进行的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4、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三、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课后多阅读教材。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