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1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时间:
2.兴起地点:
3.兴起原因:
4.口号:
5.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
“扶清灭洋”
阅读书本P95-P96内容,完成义和团运动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帝国主义满地街”。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资料一:最恨合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材料二: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阅读下面的材料,评价义和团的口号。
进步性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
局限性
“扶清”
“灭洋”
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时间:
2.兴起地点:
3.兴起原因:
4.口号:
5.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
“扶清灭洋”
阅读书本P95-P96内容,完成义和团运动的相关信息。
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二: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万,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
剿杀
招抚
利用义和团打压列中气焰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袁世凯上任后,马上对义和团采取血腥的屠杀政策。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爆发原因
斗争性质
指导原则
组织方式
对外态度
斗争方式
失败原因
暴力斗争的方式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自发、分散、无统一的组织、领导、纲领
盲目排外
反帝爱国
民族矛盾激化
敌我界限模糊;向西方学习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纲领
反封建反侵略
阶级矛盾激化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八国联军侵华体现了帝国主义分割世界和瓜分中国的本质要求,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镇压不利只不过给八国联军侵华提供了借口而已。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根本原因:企图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爆发: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攻,清政府对各国宣战。
八国不断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慈禧太后逃亡西安。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枪杀中国人
八国联军焚烧城楼
八国联军进入皇宫
侵略者践踏清帝的宝座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驻兵。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使馆区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表明帝国主义着凭借多个不平等条约残酷剥削中国人。
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完全沦为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