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
代表的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
在此前后,西学的广泛传播,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机构的出现与发
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文化教育革新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二、近代报刊的蓬勃发展:《申报》
三、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商务印书馆
四、近代教育的革新:兴学堂、废科举
文化教育革新
美国传教士创办
英国人傅兰雅创办
结合课本阅读卡回答:
(1)这些书籍是怎样被传播到中国来的?
(2)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西学著作的翻译与传播
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曾经是中国最重要
的译书机构。它在1868—1905年共翻译西书200种以上。京师同文馆也设有专门的译书处,组织师生翻译西书,30多年间,陆续翻译出版了100多部西学著作。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广学会,在近40年时间里,先后翻译出版了2000种以上的各类西学书籍,同时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中文报刊,对传播西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中国人都是通过《万国公报》上译载和撰写的文章,了解声、光、电、化等西方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的学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是《万国公报》的忠实读者。
洋务派、传教士
(2)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开始被译成中文。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
2、代表:
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曾最重要)
京师同文馆设有专门的译书处
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广学会,在近40年时间里,先后翻译出版了2000种以上的各类西学书籍,同时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中文报刊,对传播西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开创了在当时封闭、落后的中国进行科学启蒙、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先河。
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开始被译成中文。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
2、代表:
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曾最重要)
京师同文馆设有专门的译书处
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广学会,在近40年时间里,先后翻译出版了2000种以上的各类西学书籍,同时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中文报刊,对传播西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响:
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近代刊物的蓬勃发展
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最初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背景:
2、代表:
《申报》的创办
1872年
外国商人
上海
材料阅读:“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忘,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
——《申报》创刊词
根据材料,想一想
1.《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2.《申报》的办刊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
内容:
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后来还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
特点: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原则
二、近代刊物的蓬勃发展
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最初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背景:
2、代表:
《申报》的创办
1872年
外国商人
上海
内容:
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后来还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
影响:
它的办报形式都为后来的报纸多继承,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申报》前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地位:
“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商务印书馆
你知道这些工具书的出版社吗?
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
三、新式出版业:
1、发展历程
(1)
(2)
创始人之一
夏瑞芳
商务印书馆原址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三、新式出版业:
1897年,上海,夏瑞芳
2、代表: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954年迁北京。100年来,商务印书馆出书3万余种。全国有87个分馆,而且在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都设有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3.地位:
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于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原因:当时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出版图书宣传救国思想。
商务印书馆的1897年成立时以印刷业为主,到1931年步入了出版业的殿堂,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影响: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印刷机
4.影响:
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份

堂数量
学生人数
1907
37888
1024988
1908
47995
1300739
1907-1908年学堂、学生人数统计表
读上表,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新式学堂蓬勃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发展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科举制度被废除
四、近代教育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
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兴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百日维新期间,广设学堂,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上面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里规定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请回答:
(1)从表中看,当时清政府最重视的一门课程是什么?设置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是什么?
???????????????????????????????????????????????????????????????????????????????????????????????
(2)表中的修身课大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___
____
_课。而算学、图画、体操其实大体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程。
??????????????????????????????????????????????????????????????????????????????????????????????
最重视讲经读经。
培养目标是做官和升学。
思想政治(或思想品德)。
数学;
美术;
体育。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的课时最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
如何评价《奏定学堂章程》
隋朝
(2)1905年,清政府宣布1906年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
清朝
(1)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在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2.废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
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你的看法。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
“废科举、兴学堂”结束了科举制度,学堂中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京师大学堂
1898年
废除科举制
1906年
西学传播:
废科举,兴学堂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近代报刊:《申报》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新式出版业: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规模最大的出版企业
课堂小结:
文化教育革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