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改革开放的年代 课 时 总第17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邵顺长 授课时间 9月25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 课 新课教学 新课导入【播放】flash《春天的故事》【提问】1、《春天的故事》中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邓小平)2、1979年的春天那位老人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决策?(改革开放)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位老人吗?(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4、南海边画一个圈指的是哪个城市?(深圳)5、请你谈谈看了刚才的flash后对深圳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略)【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的图片,开放前后对比:变化大不大?对比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师导】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改革开放的年代。新课教学【师导】实行改革开放,最早是由邓小平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 指导学生看教材 运用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变化的认识,使学生既了解历史又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 课 【提问】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生:内容: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二年即1979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改革开放顾名思义包括改革和开放两方面,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们先来看看对内改革,所以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当时的农村搞人民公社,农民在一个生产队里一起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后来大锅饭吃不下去了,只能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户人家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交足国家的、集体的,剩下就是农民自己的,这样一来农民积极性提高。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展示图片资料: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视频资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小岗村的影响。【师导】农村改革:平均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安徽凤阳小岗村【师导】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非常成功,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其具体内容: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不必展开)【师导】在农村和城市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对外开放也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展示并提问】展示中国地图 1、让学生思考对外开放最先可以在哪里推行?为什么?2、角色换位:如果你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你会如何挥写对外开放的大手笔?为什么?【验证】展示地图 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979年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福建)/1983年给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1988年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和长江沿岸一些城市,形成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 运用这一历史图片入手,使学生很快把注意转移到课本 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展示图片资料的展示要使学生认识到当时小岗村村民这种做法时代背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的长江流域开放带(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对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师导】人们都说要想知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展示】图片资料:深圳和浦东, 思考:3、深圳与浦东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师导】改革开放给深圳和浦东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那么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家乡台州,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老师这里收集了改革开放前的一些物品,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展示图片】:粮票、老式自行车、老式收音机、老式炉子等思考:1、分别对照这些物品,看看哪些已经消失?2、哪些现在仍在使用,但正在逐渐被取代或改变用途?3、你能说出现在没有,但现在却习以为常的物品吗?学生:购物票证已经消失,被钞票取代。炉子在一些地区还在使用,基本上被煤气灶取代,还有微波炉、电磁炉等。老式收音机基本消失,被新式录音机、CD机、MP3、音响等取代。搓衣板被洗衣机取代。现在习以为常的物品:摄像机、可口可乐、麦当劳、VCD、DVD、音响、手机、数码照相机、电脑、等离子电视机、电子游戏机等等。[师导]改革开放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七嘴八舌话变化:1、家乡的变化? 2、家庭生活的变化? 3、人们休闲方式的变化? 学生1:大麦屿深水港码头工程,临海大力发展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好,知名度提高。临海市新城区建设。三门核电站工程建设等。学生2:从吃、穿、住、行等方面谈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现在一般家庭都有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这四种电器被称为新四大件,同学们知道改革开放前,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旧四大件吗?展示图片: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学生3:改革开放前听广播,听收音机。改革开放后看电视,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足不出户地看电视┅┅【小结】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从此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每个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变化的感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本课小结 新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师导】是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惠及13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必将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业设计 1、说说自己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变化的感受和看法。2、各班利用收集的资料开展“改革开放成果”展览活动。板书设计 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年代城市改革 教 学 反 思本课时主要想让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要注意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要切实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的讲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本课时教学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活动性、生活性和发展性。我们如何以“生活性”为切口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呢?引导学生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心现实社会的发展,尝试综合观察现实社会的需要,这些对提高教学效果极为重要。本课时涉及较多概念,学生虽经常说,但不一定理解,可以通过具体实例解释清楚,有的不必展开讲(比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9月26日讲评时间 9月26日课间典型问题记录 说说自己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变化的感受和看法。纠改措施 个别学生以课间指导为主,下节课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应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