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课 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顾国卫 授课时间 10月 17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难点 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 课 【引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资源,大家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哪些资源?【分类】根据学生提到的资源,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类: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转承】既然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否就意味着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展示】展示漫画“多”与“少”的变化。请学生展开想象自绘或自编“多”与“少”的变化。【展示】文字、图片资料:黄河断流、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叙述】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不能无度,当人类对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长速度,就会出现资源短缺,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对它们的开采过程就是耗竭过程。【转承】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祖国的物产,教师板书“地大物博”。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通过漫画、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说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持续利用”的特性,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展示】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序。自然资源总量排序土地面积3矿产3耕地4水资源6森林6【展示】材料: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计算】 中国世界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28000470000人口(亿)1360人均占有量(立方米/亿人) 请算出中国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进行比较。【展示】表格自然资源总量排序人均量占世界比值人均量居世界的位次土地面积31/3 矿产33/580耕地41/367水资源61/488森林61/512【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我国部分河流污染图;农业用水利用率比较表等材料。 通过表格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序,充分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以水资源为例,通过上述材料提问: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引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计算我国和世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以及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的事实,感受“人口大国”对资源优势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水资源为例,分析我国水资源在分布、工农业和人们生活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 课 【转承】不仅“人口大国”对资源优势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少,而且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实际,我们该怎样节约资源呢?【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资源,提出节约的措施。【互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资源的哪些知识?我从其他同学的身上学到了…… 通过活动,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的意识。通过自评互判升华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作业设计 练习:1、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这主要是( )A、就资源的总量而言的 B、就资源的人均而言的 C、就资源的利用率而言的 D、就资源的分布范围而言的2、我国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和沙漠区,17%的国土面积位于“世界屋脊”。这两个数据主要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存在以下哪个问题( )A、人均占有量不足 B、开发难度大C、利用过程浪费严重 D、种类比较单一3、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存在的( )A、质量不高的问题 B、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C、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D、浪费损失严重的问题4、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有( )①总量丰富 ②人均占有量大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品种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② D、②④5、由于我们技术水平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0只有%;许多场合公用水龙头不关,导致用水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为解决上述总量,我们应该( )①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增强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③实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南水北调等④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板书设计 对策 资源大国 节约资源 1、资源问题 资源小国 教 学 反 思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改要求的“互动”“探究”原则,以学生为本,重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计算、讨论、合作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中方法应用十分到位,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便是一堂成功的课,否则,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较差,养成了“听讲”的习惯,那这个教学设计将比较难以实施。 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月 日讲评时间 月 日课间典型问题记录 本次作业内容十分较容易解决,极小学生有错误情况。纠改措施 对这种作业今后可以多多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