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故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们身边的故事

资源简介

第一课 《身边的故事》教案
海宁实验初级中学 钱森焱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身边的故事》属于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他们感受家庭生活和文字、书籍的历史,感受“变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也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结实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已经掌握关于家庭、服饰、住房、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初步知识,能比较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这给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有帮助。
3.教学环境分析
考虑到本堂课内容较多,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为4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对身边各种事物不断演变的学习中懂得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变迁,知道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们的过去,而且生活中各项事物的变迁都来自于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追寻身边事物的演变过程,感受历史的存在。从不同种类的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发展的观点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一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变迁中感受历史,明确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深刻感悟到“变化”的永恒和感受历史的存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家庭生活的变化,文字、书籍的产生及发展。
难点: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描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疑问、提供素材,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同时考虑到本堂课内容较多,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学法
多种感官激发原则。阅读归纳法、比较法、游戏法、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为使教学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奇特的“礼物”》导入(4分钟)
奇特的“礼物”:
据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和敌人作战时,敌人派使者送来一份“礼物”:一只鸟、一只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
问1:敌人送来的这份“礼物”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问2: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还通过那些途径传递信息?
学生回答:结绳记事等。
问3:通过这些途径传递信息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文字慢慢出现了。
〔通过这份小礼物,让学生猜测它表达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完成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信息传递途径内容的学习,自然的转入对文字演变的学习。〕
2.文字的演变(6分钟)
(1)视频:“汉字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记录下出现的视频中文字。
问:通过比较我们找出来的文字和我们平时写的文字有什么样的区别?
学生回答:略
(2)文字的演变经过了几千年的一个过程,接下来我们来请同学阅读课本P89页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
②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③汉字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特征
教师小结:文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向着更加成熟方向演变。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制作成书。现在的书籍一般是用纸张印刷的。科学发展到今天,还出现了不用纸张的电子书籍,但过去的书却不是这样。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演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问题的回答,感受文字的演变。〕
3.书写材料变化(4分钟)
(1)出示世界上其他国家早期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的纸草书卷,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中亚和欧洲等地的羊皮书和牛皮书等
那我们中国最早书写材料是什么呢?
龟甲、兽骨,青铜器
(2)中国的书籍的变化:
竹木简→丝帛→植物纤维纸→电子书籍
文字、书籍的演变适应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我们身边的除了文字,书籍的演变外,其他的事物也在变化之中。
〔通过图片认识早期的书写材料,整理我们国家书籍的一个演变过程。这一部分内容在后面第三课文献资料的学习中还将涉及。〕
4. 家庭的变化(4分钟)
出示现代家庭和晚清时期两张家庭的照片。
问:现在的家庭与照片上的晚清家庭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回答:略
从这张照片上,学生能发现那个时期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如家庭成员的不同(过去的是大家庭,有很多孩子,而现在一般是三口之家,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服饰的不同(照片上的人们的服饰样式比较古老,现在的人们比较时尚),另外,还有房屋不同、家具不同、照片本身不同(老照片是黑白的、纸质的;现在的照片是彩色的、可以是数码的)等等。
问:在这么多的不同之处,你们觉得哪个区别最大?
学生回答:衣服
〔这一部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照片中的不同处,从而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服饰的变化。〕
5.服饰的变化(10分钟)
出示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服饰的图片。
问:看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这么多的服饰,你认为它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与社会有何关系?(此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来解决。)
教师小结:服饰的变化是反映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不管古代服饰,还是现代的服饰都是朝着舒适、美观、简约、时尚的方向不断发展的。
〔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服饰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初步探索服饰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请选择自己生活、学习中熟悉的事物,说说它们的故事。(可以采用图片、绘画和文字等形式)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出身边某一样事物的变化过程。如果有绘图的学生可以借助投影仪将其展示给其他学生。
2.教师出示一段视频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新型环保感念车《叶子》
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演变。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身边的事物变化。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的自己来描述身边熟悉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变化,深刻感悟到变化的永恒和感受历史的存在。以历史的观点理解身边的一切,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传承文明的精神。〕
七、小结(2分钟)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轨迹,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并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编出更多更美更精彩的生活故事!
八、作业布置
利用网络等资源,进一步完善课堂上自己对熟悉的事物的故事描述,然后上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