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二框
一、商品、货币理论
探究一:
1.织布,做衣自己享用,此时,布、衣是商品吗?
2.若:3米麻布=1斤大米,麻布和大米为什么要交换?
3.若:3米麻布=1斤大米,这个比例叫什么?由什么决定?
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对吗?
1.
商品:
2.
使用价值、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4.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及其二因素
交换、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基本属性)
一、商品、货币理论
对立:1.二者的性质各不相同。
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统一)
使用价值:

值:
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一、商品、货币理论
对立:1.二者的性质各不相同。
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对立统一)
2.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二者不可同时兼得。
①生产者要获得价值,
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②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
就必须把价值让渡给生产者
探究二:
织布,做衣的劳动的异?同?
异?
同?
具体形式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本质
抽象劳动
价值
决定
一、商品、货币理论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各不相同
——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形成价值(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学说------评价
科学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探究三:
同样条件和环境下:
甲:生产1只茶杯
需1小时
乙:生产1只茶杯
需2小时
丙:生产1只茶杯
需3小时
问:谁的茶杯的价值量最大?相同时间里,价值总
量谁最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社会平均劳动熟练
程度和劳动强度
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的表示方法:
1: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一、商品、货币理论
2、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无关
无关
反比
正比
探究四:
甲:数十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成立火箭的制造者。
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牧羊人。
问:相同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相等吗?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无需专门训练与学习。
复杂劳动:专门训练与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思考: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关系理论对于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的现实指导意义?
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要比简单劳动者的高。
三、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⑴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⑵货币是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⑶货币形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探究五:
货币的起源:
:一般等价物
⑴偶然的物物交换
⑵扩大的物物交换
⑶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⑷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的产生依次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3.货币的职能
⑴二个基本职能
⑵其它职能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①贮藏手段
②支付手段
③世界货币
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
不同阶段逐步具备的
4.货币形式的发展
货币一产生时便具有
金银的自然形态
铸币
纸币
电子货币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等价交换
交换双方价值量相等
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货币出现前)
(货币出现后)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长远看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
原因为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
价格不会距离价值太远-
四、价值规律理论
摩托车(3000元)
价格
价值
X(时间)
Y(价值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获利减少
缩小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退出
资源配置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额外收益
无利亏本
优胜劣汰
个别劳动生产率
生产扩大
生产萎缩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棒子)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鞭子)
(3)实现优胜劣汰(筛子)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马克思正是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林木盗窃问题”。事情是这样的,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砍柴、放牧。可是后来,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不许居民们靠近一步。不少居民想到山林中去拾些柴草,却被认为是“盗窃
(?http:?/??/?baike.baidu.com?/?view?/?378858.htm"
\t
"_blank?)”。广大居民不满,德国议会不得不认真审议这些事情。可是,他们只为贵族地主考虑,审议结果是:居民们的行为确为盗窃!如果再持续下去,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这样一来,引起全国民众对议会的强烈不满,人们愤怒谴责议会的不公平处理。马克思也感到十分气愤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04.htm"
\t
"_blank?),他便在《莱茵报
(?http:?/??/?baike.baidu.com?/?view?/?878232.htm"
\t
"_blank?)》上写了一系列文章
(?http:?/??/?baike.baidu.com?/?view?/?363031.htm"
\t
"_blank?)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
(?http:?/??/?baike.baidu.com?/?view?/?698702.htm"
\t
"_blank?)了《莱茵报
(?http:?/??/?baike.baidu.com?/?view?/?878232.htm"
\t
"_blank?)》,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他在寻找着时机,去继续与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