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魅力陶艺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民间陶瓷的发展史,重大意义及艺术价值,感受其朴素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民间陶瓷艺术特征,对民间陶瓷有所了解、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艺术分析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国古代民间陶瓷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民间陶瓷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有关古代民间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有谁知道“China”是什么意思么?? 学生疑惑,教师解答“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中国瓷器的巨大影响。”? 二:讲授新知? (一)什么是陶器? 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已发明了陶器。在我国发现的7000多处新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它包括存储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从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来看,最突出的就是“彩陶”,这些丰富多彩的彩陶,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比彩陶稍晚的就是黑陶,它把中国新时期时代的淘气工艺推向了顶峰。? (二)什么是瓷器? 在制陶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瓷器。据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瓷器,考古学上称为“原始瓷器”。到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瓷器,直到清代中期,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瓷器一直不断发展。在隋唐开始,中国瓷器就流传到外国,历代都作为重要的商品行销世界。? (三)发展阶段? 1、早期瓷器阶段(东汉中晚期以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2、青瓷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时期釉色均匀干净表面光滑的成熟青瓷烧制成功。这一时期的瓷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堆塑瓷是盛行于三国西晋时期的瓷器,早期堆塑罐的装饰题材主要由人物、动物、建筑三大类组成。? ?3、“南青北白”阶段(隋、唐、五代时期)? 北方的制瓷业头赶上,特别是白瓷的制造水平已与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打破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以“南青北白”为主的制瓷局面。? 4、“名窑林立”阶段(宋、辽、金时期)? 中国古代制瓷业到了宋代又进入了一个更为兴盛的阶段: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系(长江流域的龙泉窑系、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窑系,黄河流域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 ?5、彩绘瓷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巨大的转折:釉色品种从宋代的百花齐放发展到以彩绘瓷为主。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制瓷局面逐渐消失,全国的制瓷中心移至了中国的瓷都——景德镇。? (四)如何欣赏陶瓷呢?? 学生思考,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可以从造型、装饰、色彩三个方面来欣赏”? 三:教师示范??? 我们来欣赏一下“赭地青花鹊梅纹瓶”和“绿釉兰花印纹水罐?”这两个陶瓷。? 赭地青花鹊梅纹瓶,它的造型简洁,瓶身有两只喜鹊站在梅树枝头,以赭石色为底,喜鹊及梅花采用青花的色彩,给人一种端庄古朴的感觉。??????? ??绿釉兰花印纹水罐,罐口比较大呈水滴形,罐子腹部内折,罐身有一个兰花的印纹,整体呈绿色,底部为黄色,造型简洁大方。? 四:学生探索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陶瓷进行欣赏,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代表,依次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欣赏的,评价出“最佳鉴赏民间陶瓷小组”,教师最后做总结性的评价。? 六:课堂总结? 回顾知识: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情感提升:民间陶瓷艺术从造型到装饰,它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 3、课外拓展:课下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去欣赏一些其他民间陶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