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历社八年级上册3-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措施的背景;②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过程与方法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到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学会评价汉武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教学重点】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学。“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二、新课学习(一)汉武帝时期的统治1.汉初的统治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鼎盛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葬“茂陵”。>>>多媒体课件播放汉武帝画像七年级我们学过与汉武帝有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方法,你还记得是哪一个吗?年号纪年法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2.汉初的分封与七国之乱(1)汉初的分封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为巩固统治,刘邦大量分封王侯。他们在王国内各自为政,用自己的年号,颁布法律,任免官吏,权力很大。积极影响: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汉前期形势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消极影响: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2)七国之乱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景帝于是派兵平定叛乱。这次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多媒体课件播放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结果如何?为了安抚诸侯,景帝被迫处死晁错,但是叛乱并没有停止,汉景帝因此认清了诸侯王反叛的真实面目,果断的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后叛乱被平定。从此,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多媒体课件播放汉景帝3.汉武帝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抗命,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多媒体课件播放汉武帝①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核心内容:除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作用: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汉武帝“推恩令”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有什么区别?(1)“推恩令”是允许诸侯王死后把一部分土地分给自己继承人外的其他子弟,最后使得各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巩固了中央政权。分封制是把土地分给有功之臣或同姓亲属,在各自封地里各诸侯王等同于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权力。从而慢慢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的权力,最后使中央权力分散。(2)两者区别:一个是通过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实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结果加强了诸侯实力,分散了中央权力。②加强监察制度目的: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措施: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中央: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影响: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加强了皇帝的权威。(2)经济上措施:将地方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作用: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多媒体课件播放五铢钱(3)思想文化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为了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内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凡是与儒家思想不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绝。>>>多媒体课件播放董仲舒②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多媒体课件播放汉代讲学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汉疆域(二)东汉的建立1.王莽篡权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多媒体课件播放王莽2.东汉的建立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多媒体课件播放光武帝3.东汉的衰亡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中期以后,外戚二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几下,东汉名存实亡。东汉的灭亡220年>>>多媒体课件播放东汉疆域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1.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 )A.诸侯国问题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根本目的是( D )A.抨击其他学说 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巩固中央集权3.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它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种铜币是( C )A.圆形方孔钱 B.银锭C.五铢钱 D.开元通宝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了解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措施的背景;②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学习重点: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学习难点: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二、课前自主学习(一)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1.汉初的分封制(1)对象:______和______。(2)目的:巩固______。(3)诸侯王的权力:诸侯国可以自行______,______,使用自己的______、______,权力很大。(4)分封的危害: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______,有的无视皇帝的______,甚至还图谋______。2.七国之乱(1)导火线: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______的建议,着手______诸侯王的封地。(2)叛乱诸侯王:以吴王______为首的七个诸侯王。(3)过程:叛乱诸侯王以“______”为名起兵。景帝被迫处死了晁错,来安抚他们。但刘濞不仅没有罢兵,反而扬言“______”。(4)结果:景帝派兵平定了叛乱。(二)西汉的兴盛汉景帝死后,他的儿子______(汉武帝)即位。经过汉初几十年的积累,到这时,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开始进入______时期。汉武帝在许多方面都有突出的作为。(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1.政治(1)颁布“______”①背景:汉武帝时,______的势力依然很大。②措施:规定除了诸侯王的______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______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③作用: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______,再也没有力量和______对抗了。(2)建立刺史制度①目的:加强中央对______的监督。②措施:将全国分为_____个州部(监察区),每州部委派______一人,定期巡视。按照中央的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______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③后来,武帝设立______,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2.经济(1)措施:武帝将原先各地乃至私人都可经营的______、______生产和销售收归______。(2)作用:极大地增加了______。3.思想文化(1)背景:西汉初年,朝廷采用______的统治方针。(2)“__________”①目的:巩固________。②皇帝:______。③建议者:______。④内容: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董仲舒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现“______”。所以,他主张凡是与孔子思想不相符的各家学说都应该加以______,只有把人们的思想______起来,才能保证皇帝的权威和朝廷政令的推行。(3)推行儒学教育①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______。②在长安设立了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______,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③此外还在地方设立______。私人传授儒家学说的学者也很多。(4)作用:儒家学说逐渐成为______,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4.结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______、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四)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1)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_____,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戚______乘机夺取政权。(2)王莽即位之初,获得了国内各方的广泛支持,但他采取的各项变革措施______,遭到失败,并引发各地______。(3)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25年。(2)建立者:参加过推翻王莽军事斗争的西汉皇族刘秀。刘秀就是______。(3)定都:______,史称东汉。3.东汉衰落(1)东汉的统治经历了近______年。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2)中期以后,______和______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3)最后,在______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问题探究1.七年级我们学过与汉武帝有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方法,你还记得是哪一个吗?2.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此材料说明了什么?3.汉武帝“推恩令”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有什么区别?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4、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的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隶校尉 ④太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这归功于何人的提倡(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3.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削弱封国势力C.强化监察制度D.统一度、量、衡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了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5.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铸造五铢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自弱矣。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材料一与哪位皇帝的哪一措施有关?(2)材料二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答案:二、自主学习(一)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1.(1)功臣、同姓子弟(2)汉朝的统治(3)颁布法律、任命官员、年号、历法(4)各自为政、诏令、夺取皇位2.(1)晁错、削减(2)刘濞(3)诛晁错,清君侧、我已为东帝(二)西汉的兴盛刘彻、鼎盛(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1.(1)推恩令、诸侯王、嫡长子、封地、小侯国、中央(2)各地官员、13、刺史、主要官员、司隶校尉2.(1)货币铸造、盐铁、中央(2)中央的收入3.(1)无为而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汉武帝、董仲舒、大一统、禁绝、统一(3)儒学教育、太学、官学、正统思想4.权利集中(四)东汉的兴衰1.(1)由盛而衰、王莽(2)脱离实际、起兵反抗2.光武帝、洛阳3.200、外戚、宦官、起义军三、问题探究1.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2.消极影响: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3.(1)“推恩令”是允许诸侯王死后把一部分土地分给自己继承人外的其他子弟,最后使得各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巩固了中央政权。分封制是把土地分给有功之臣或同姓亲属,在各自封地里各诸侯王等同于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权力。从而慢慢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的权力,最后使中央权力分散。(2)两者区别:一个是通过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实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结果加强了诸侯实力,分散了中央权力。4.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四、课堂检测1、1.C2.D3.D4.C5.A6.A7.答:(1)汉武帝,“推恩令”。(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儒家;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4)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新知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学。“汉”从何而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新知讲解一、汉武帝时期的统治1.汉初的统治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鼎盛新知讲解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葬“茂陵”。新知讲解七年级我们学过与汉武帝有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方法,你还记得是哪一个吗?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年号纪年法新知讲解2.汉初的分封与七国之乱(1)汉初的分封西周秦朝分封制郡县制西汉?为巩固统治,刘邦大量分封王侯。他们在王国内各自为政,用自己的年号,颁布法律,任免官吏,权力很大。郡国并行制积极影响: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知讲解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消极影响: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新知讲解(2)七国之乱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景帝于是派兵平定叛乱。这次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新知讲解为了安抚诸侯,景帝被迫处死晁错,但是叛乱并没有停止,汉景帝因此认清了诸侯王反叛的真实面目,果断的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后叛乱被平定。从此,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七国之乱的结果如何?新知讲解3.汉武帝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抗命,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新知讲解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①颁布推恩令新知讲解“推恩令”的巧妙之处: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核心内容:目的:作用: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除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新知讲解汉武帝“推恩令”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有什么区别?(1)“推恩令”是允许诸侯王死后把一部分土地分给自己继承人外的其他子弟,最后使得各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巩固了中央政权。分封制是把土地分给有功之臣或同姓亲属,在各自封地里各诸侯王等同于周天子,享有很大的权力。从而慢慢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了中央的权力,最后使中央权力分散。(2)两者区别:一个是通过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实力,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结果加强了诸侯实力,分散了中央权力。新知讲解②加强监察制度目的:措施:影响: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加强了皇帝的权威。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地方:中央:新知讲解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新知讲解措施:作用: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地方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2)经济上新知讲解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新知讲解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内容:为了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3)思想文化上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凡是与儒家思想不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绝。董仲舒新知讲解②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汉代讲学图新知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新知讲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战国秦朝战国西汉匈奴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新知讲解二、东汉的建立1.王莽篡权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王莽新知讲解2.东汉的建立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新知讲解3.东汉的衰亡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中期以后,外戚二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几下,东汉名存实亡。东汉的灭亡220年东汉疆域课堂小结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司隶校尉刺史中央地方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生产,增加中央收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官学长安地方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课堂练习1.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诸侯国问题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A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他学说 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巩固中央集权D课堂练习3.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它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这种铜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银锭C.五铢钱 D.开元通宝C课堂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doc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