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秘十字捆扎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三轮捆图书探究活动,了解十字捆扎法、双十字捆扎法、十字环捆扎法的捆扎技法,了解绳结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十字结的作用。? 2.在探秘十字捆扎法、双十字捆扎法、十字环捆扎法的过程中,知道示范、看图和拆解是学习技能的常用方法,初步掌握如何使用上述方法来进行技能学习。? 3.通过技法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4.通过探究活动和对结绳记事、中国结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绳结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示范、看图和拆解的方法进行技能学习。? 难点:用看图和拆解的方法进行技能学习。? 活动准备:? 师:捆绳、捆好的样本,拆解记录单,双十字捆扎法步骤图? 生:每人2本书(语文、数学)? 活动过程:? 一、读图识意,主题引入?师导入: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同学们,老师为带大家带来几幅图,你能读图识意吗?(点课件)?图片:结绳记事? 猜猜看,这些绳子是干什么用的??生猜。? 师:对这正是我国上古时期有名的结绳记事。(点课件)(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从古到今,绳和绳结都是人们生活是的好帮手。(大屏幕:各种绳和绳结)这么多绳结,你会系吗?? 师:还有谁会系?? 师:有些绳结大家不会系,没有关系,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掌更多学习技能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识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结绳记事”的我国远古结绳文化,激发学生对绳结技法和绳结文化的探究兴趣。通过交流常用的绳结系法,了解劝同学们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系鞋带”等本课中用到的“活结技法”的掌握,也为课后的自主学习作铺垫。】? 问题牵引,探究扎法? 活动一:十字捆扎法的探究?试扎——发现问题? 【场景一】捆图书? 小小绳结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每到新学期咱们都要分发新书,搬书的过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PPT出示书撒了一地的照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因为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书常常撒了一地。你能利用绳结捆扎的方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看任务要求。? 学生尝试操作。? 捆扎书本? 捆扎:利用桌上的红色捆绳尝试将语文书捆扎起来。? 2.验证:捆好后,将书拿起来用力抖一抖。? 【设计意图:创设“搬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捆扎,在尝试的过程中初步发现自己在技能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验证——分析问题? 你们挑战成功了吗?能说说你失败的原因吗?? 刚才有不少同学挑战成功。我们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请四位同学到台前来)? 老师参与检验,在成功者里选一名同学进行演示。?小结:这位同学的捆扎方法很有效。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验证,进一步发现自己的问题。即原来认为自己已经成功捆扎的同学,也发现自己的捆扎效果是不够好的,捆扎方法可能是存在问题的,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示范——解决问题?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看看他的方法和你的哪里不一样。? 学生边交流边操作,师相应归纳提炼板书。(板书:拧十字结——翻转——绕十字结——系活结)? 学生再次系一次。? 这种捆扎图书的方法就是常用的“十字捆扎法”(板贴:十字捆扎)这节课就一起来探寻它的秘密。(课题:探秘十字捆扎法)? 对比你两次的操作,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吗?? 点拨:绕十字结正是十字捆扎法的关键。十字结是绳结家族的重要成员,它的特点就是结实、固定作用好。? 小结:同学们,我们得感谢刚才这位动手小达人,教给我们“十字捆扎法”。像这样就是用示范的方法来学习。(板贴:示范)?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小达人”的演示下,发现自己的捆扎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按照新的方法进行二次捆扎,通过对比验证,“十字捆扎法”捆扎效果的不同,知道十字捆扎方法和十字结的作用,同时了解“示范”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在捆扎技能上,经历了由发现问题、学习对比、找到原因、实践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二:双十字捆扎法的探究? (1)迁移——引入看图? 如果没有同学给你示范,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看懂这幅图吗?(出示:十字捆扎步骤示意图)? 同学们可对照之前的操作再看一看,看出来了吗??引导了解步骤图的组成。? 【设计意图:看图法是本活动的探究难点,因此,设计本环节,基于十字捆扎法的实践操作导入看图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有可能看懂图的意思,进而搭建起真实空间和平面空间之间的桥梁,为后面看图探究做铺垫。】? (2)拓展——图示挑战? 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因为老师提供的绳子有些长,捆扎后出现了这样的结果,有好的解决办法吗?(学生充分交流)? 小结:这就是双十字捆扎法。(板贴:双十字捆扎)因为多了一组十字结,捆扎起来就更结实了。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捆书,抬起来是不是很方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情境是建立在十字捆扎法中,有同学预留的绳子长这一问题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前面学习的十字捆扎法的延伸和创新。通过运用看图的方法探究“双十字捆扎技法”,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碰撞解答——方法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对如何做到认真观察、看懂图示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活动三:十字环捆扎法的探究? 【场景二】捆重物,捆蛋糕? (1)交流——了解拆解? 我们学会了两种很有效的十字捆扎法,那能不能用它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捆蛋糕和很重很高的书)? 看来,我们要对十字捆扎法进行创新。(师出示样本),这就是不用翻转物品的创新十字捆扎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它呢?? 点拨:同学们,大家小的时候,如果好奇玩具的构造,就会怎么做呢?拆开。拆开了一探究竟,然后再组装好。拆解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板贴:拆解。)? 【设计意图: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习的两种捆扎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技法是可以创新的。在新一轮的“十字环捆扎法”体验学习中,感受拆解学习和拆着玩的不同,了解如何用拆解的方法进行学习。】? (2)实验——尝试拆解?你认为拆解时要注意什么?? 2人合作,试试看,能不能完全拆解后再重新捆好。请小组长到前面来领取拆解样品。其他同学将桌面整理好,准备迎接挑战。?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结:看来拆解法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基于学生对拆解的困难估计不足的生情设计的。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拆解是有一定的体验的,没有体验的同学也认为拆解很容易。通过尝试拆解,少数同学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多同学经历了失败的体验,为后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深刻领悟拆解要令作铺垫。】? (3)揭秘——视频引领? 我们来看一段微视频,仔细观察视频里的同学们是怎样操作的。你觉得在拆解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拆解时一定要看准慢拆,拆一步、记一步,及时还原一步。?师点拨:这就是视频中的拆解记录单。它能帮我们记录每一步原来的样子,非常适合拆解步骤多的时候用。这是视频中女同学的记录,虽然写得很简练,但记清了每一步的特点,还用上了简易的图示,更清晰。? 学生第二轮拆解、捆扎。? 大家这次成功了吗?展示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学生总结技法,可以对照记录单来说,也可以自己说。? 学生交流时,课件依次出示步骤图“十字环——十字放书——环折角上——绕十字结——系活结”。? 小结:这种捆扎方法,第一步要先摆个十字环,就把叫做十字环捆扎法吧。(板贴:十字环捆扎)?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视频引领,通过观察与对比学习,发现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领悟“拆一步、记一步、及时还原一步”的拆解要令,并在二轮拆解中进行运用,探究学习了十字环捆扎法的技法。】? (4)小结——选择方法? 同学们,我们用拆解学会了十字环捆扎的技法,是不是所有的绳结都适合用拆解的方法来学习呢?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绳结的特点和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小结,让学生知道每种学习方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可以结合学习需要进行选择。】?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2.总结方法:这节课,我们分别运用示范、看图和拆解的方法学习了3种十字捆扎的技法。这些学习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今后的技能学习中。? 3.拓展延伸:? 拓展(1)渔人结与称人结? 十字结能解决生活中的捆扎问题,有的绳结还能帮助我们逃生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能发现几个逃生的绳结?(PPT视频播放哈尔滨天鹅饭店发生火灾日本人利用绳结自救的视频?。)? 学生交流。? 小结:将床单连在一起的结是渔人结,将绳子固定在桌腿上的结是称人结,视频中正是用这两个绳结互相配合,逃生自救。? 拓展(2)中国结? 除了能帮助逃生的绳结,还有一种充满智慧的绳结,它就是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编织艺术,它从上古时代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课后,大家可以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继续绳结探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两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小结进行学习方法、捆扎技法的梳理,二是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对渔人结、称人结、中国结等各种绳结的兴趣,了解中国结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引领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继续探秘绳结。】? 板书设计? 探秘十字捆扎法? 示范?看图?拆解?? 十字捆扎???拧十字结?翻转? 绕十字结?系活结?双十字捆扎??十字环捆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