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奇的扎染——《花手绢》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扎染艺术的欣赏与基本的制作技法练习,学生在简单的捆扎的学习基础上结合夹扎的技法,使织物形成一定的形状,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扎染神奇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爱护祖国的文化遗产,传承祖国文化艺术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扎染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能用捆扎的方式完成简单的扎染作品。学生能够做到扎过的就能抽紧扎牢,不被染到色,能够形成简单的图案。但对于作品内容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本课进一步通过扎染实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扎染,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不同的扎法,学会更多的表现技法,使学生的作品内容更为丰富有特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我国传统艺术——“扎染”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扎染的艺术特点,掌握一定的捆扎、夹扎技法,能运用基本的扎染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会扎染夹扎扎法,并能结合不同捆扎,表现作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对我国民间扎染艺术的了解和对扎染艺术的兴趣,增强对我国传统美术“扎染”传承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夹扎技法? 教学难点? 夹扎的厚度及松紧掌握??“主动有效”的扎染教学?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通过课堂动手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在掌握不同的扎法,能有效地将夹扎和捆扎结合并控制好其松紧程度,当堂完成扎染各环节,提升当堂作业完成度和有效性。?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应用? 了解扎染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扎染作品、染料、彩色一次性筷子、彩色竹夹子、彩色线、电磁炉、锅、电熨斗等。?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走近扎染:? 1、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服饰特点,引出扎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扎染。? 2、让学生汇报搜集的扎染扎制方法。? 二、导入:? 1、出示一组扎染(捆扎)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想想,这样捆扎能形成什么样的图案?? 同心圆、宽边线圈(用线只对揪起的局部进行捆扎,捆扎的部分越宽圈圈就越宽)? 出示学生在前面的扎染课上用捆扎法扎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变化。再出示夹扎作品图片和教师的围巾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引出夹扎法,理解夹扎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用夹扎法扎染花手绢? 夹扎:是在面料上先进行折叠,然后再用筷子或小竹板等硬物将面料夹在中间,从而起到防染的作用。? 教师新授: ?1、出示剪纸作品,提出问题作品中的花又是如何形成的?你还会怎样折叠?? 五角窗花(通过折叠后再进行剪挖)六角、八角窗花等,微课播放。? 2、我们今天所学的扎染也可像剪纸作品中的五角花一样,先折叠再夹扎染出五角花来。? 尝试将夹扎和捆扎结合起来, 用一种快捷的方法扎染出多角花儿。(五角花、六角花、八角花等)? ?学生复习扎染知识?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汇报?? ?1、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捆扎部分越大白色的泡泡或圈圈就越大??? 2、学生观看图片,小组讨论:说说作品中的五角花是怎样折叠而成的。观看微课,学生用彩纸试剪。?? 3、让学生观看微课演示:剪纸作品五角花、六角花、八角花的折法,并用彩纸剪。自然引出夹扎技法先折叠再夹扎,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并掌握。?? 4、捆扎(夹扎后剩下的部分可结合简单捆扎,注意要扎的紧)? 5、染色(先检查松紧程度,再浸透下染锅)?教师提示制作要点:夹扎和捆扎结合)? (1)先折叠再夹扎? (2)夹扎、捆扎一定要紧?)?? (3)先浸后煮?)?? 6、边看边想自己在创作时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运用夹扎、捆扎方法创作作品,解决实践练习中的制作难点,提升作品练习时教学难点把握的有效性。? 制作辅导?夹扎、捆扎时:出示制作要求:? (1)折叠? (2)夹扎、捆扎要紧? 煮染时:出示制作要求:? (1)检查夹扎。捆扎松紧程度? (2)入水要透? (3)煮染,并漂洗? 拆熨时:出示制作要求:? 拆线先找头? 漂洗过后再熨烫? 创作活动,巡视指导。?? 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内容:? 作品的构图是否饱满? 作品的图案是否清晰? (3)作品的图案是否丰富?欣赏作品并交流,总结失败原因,为下次作品做好准备。??? 1、学会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2、学会给自己找问题,加深印象,让自己学会更快进步。? 想象拓展? 你还能怎样折叠怎样扎???学生自己动手多折叠多捆扎多尝试?通过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扎染技法。? 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师: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很棒,小组合作意识强,能够用夹扎法扎染出漂亮的花手绢,图案清晰、饱满、构图完整,给老师很大的惊喜。? 3、师;?扎染是一门古老的防染艺术,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板书设计? 花手绢??????????? 捆扎?? 扎制方法:?夹扎???????????? ??????缝绞???? 教学反思?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五年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扎染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经能用捆扎的方式完成简单的扎染作品。能够做到扎过的就能抽紧扎牢,不被染到色,形成简单的图案。但对于作品内容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本课进一步通过扎染实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扎染,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不同的扎法,学会更多的表现技法,使学生的作品内容更为丰富有特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我国传统艺术——“扎染”的艺术魅力。? 本节课由浅入深,徐徐渐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认识与积极创造中扎制出美丽的花手绢。我自己戴着用夹扎法扎染的围巾引起学生的好奇,然后让学生回忆对扎染的理解,引出扎染最主要的扎制方法。我选择学生平时在扎染课上的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图案变化,再出示夹扎作品图片让他们观察不同,引出本节课的要点,用夹扎法扎制花手绢,然后微课演示扎制步骤,学生很直观的学会这一技法。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都能扎制出美丽的花手绢,图案清晰饱满,构图完整,给我很大的惊喜。?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运用了1、观察质疑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总结法4、互动交流法5、实践体验法6、创作提升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扎染的热情热情。? 不足:? 当然,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遗憾,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想让学生了解更多扎染的知识,对扎染有更全面的认识。怎样做到知识面讲解全面,又不花费大量时间还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练,积累经验,以求取得最好效果。? 学生用夹扎法扎制的时候,剩余的部分可以多用彩线扎制,这样会出现不同的花色,图案更丰富。在煮染时由于时间的关系,煮染时间较短,导致个别作品夹扎里面的部位图案没有清晰的呈现,晕染的效果不明显。? 当然,我相信每一节课的扎染会让我们积累很多的经验,技法的掌握会越来越娴熟,扎制的作品也会越来越精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