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第二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存在及地内圈层的划分方法;2、掌握地内圈层的形成过程;3、了解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4、简单了解地核差异旋转的存在和地球驱动力的性质。本节主要讲授内容一、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1、划分依据2、圈层结构及划分方法二、地球内部的圈层形成过程三、壳、幔、核之间的圈层耦合1、壳——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2、壳——幔——核之间的耦合四、地核差异旋转五、地球系统的自然驱动力一、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带来的信息信息一:在地下33km 2891km处地震波出现二次突变;信息二:在上地幔存在一个使地震波速、密度均减小层。地震波随深度分布一、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2、圈层结构及划分方法上 地 壳下 地 壳上地幔过 渡 层下 地 幔固态、横向变大固态、岩石盖 层低速层均匀层固态、岩石固态、岩石塑 性固 体固 体固 体莫霍面古登堡面液 态固 体岩石圈构造圈中间层外 核内 核内核地内圈层结构二、地球内部的圈层形成过程地球内部圈层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地球内部加热高温下,原始物质熔融出重金属铁和镍,沉入地核密度相对小的橄榄石和辉石 浮出地核外,聚集在地幔层中原始物质分异分 层 作 用首先其次第三地幔中软流层出现玄武岩的熔离作用较轻玄武岩喷出地表 ,地幔中有较重的超基性岩石外核为液体或接近于液体,铁镍成分为主内核为固态,铁镍合金三、壳、幔、核之间的圈层耦合1、壳——幔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动力反馈上地幔中的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补充地壳物质组成能量传给地壳后,地壳、岩石圈产生运动地壳运动中下沉入岩浆,发生重熔大西洋、太平洋之间地壳与地幔物质能量交换图思考:仔细阅读地图,说说是否存在错误的地方?三、壳、幔、核之间的圈层耦合2、壳——幔——核之间的耦合冷地壳俯冲下沉并越过上下地幔之间的界面压迫推动产生于下地幔与外核界面的超级热幔柱能量从外核传入下地幔又传入上地幔直至地壳大洋板块俯冲入地幔引进超级热幔柱示意图四、地核差异旋转地核与地球整体存在旋转不一样现象1.1о—v3.2о /年发现:地震波速的传播是轴对称各向异性的,这个对称轴与地轴不重合,且在不段变化。原因:地球内部驱动源差异,外核呈液态,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地核与外部地幔、地壳自转速度不一样实质:内核比整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要自西向东多转五、地球系统的自然驱动力自然驱动力造成地球的演化和发展地球系统的自然驱动力包括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外力:主要指太阳能内力:主要是地球内部各种能量时间长期演化:内、外两方面同时推动板块构造运动短期变化:古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理气候系统、人类活动四个因素的作用。形式本节思考与练习1、列表比较地内三大圈层之间的关系。2、简述软流层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3、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图,标出地壳、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软流层、盖层、岩石圈、构造层,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4、说说地壳 –地幔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其中的道理。5、造成地核差异旋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深层次思考1、呈液态的地球外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是否与地表存在密切联系,运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分析说明。2、地震波中的横波在穿越外核时突然消失,为什么在内核中又重新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