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四章一节 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第四章一节 岩石圈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节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
教学目标: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掌握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依据及认识缺陷;掌握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及依据;掌握并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熟悉在地图上找出六大板块及分界线,理解三种板块边界的形成特点;掌握造成板块驱动的主要因子。
本节主要讲授内容
一、大陆在漂移的认识
1、魏格纳的解释 2、主要依据 3、存在的不足和思考
二、海底扩张学说
1、理论的提出 2、主要内容 3、理论的缺陷
三、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 2、板块边界的确定 3、板块运动驱动机制
一、大陆在漂移的认识
1、早期大陆漂移的认识
1620年法国的巴肯(BaCon)在地图上对大西洋两岸形状相似吻合部作了标记
1909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Suess)推测把南半球大陆拼起来存在一个冈瓦纳大陆。
1912年奥地利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主要内容依据
①大陆边缘轮廓相似可以拼接(-915M)
②大西洋两边大陆地层、构造遥相对应
③古生物古气候在大西洋两测很相似(二叠爬行)
④大地测量发现同一地点,经纬度发生变化
⑤古地磁极移轨道重合
致命缺点:硅铝质的大陆漂移在硅镁质的洋壳之上,两者之间粘度远大于漂移的动力
 
2、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二、海底扩张学说
 
1、学说的提出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赫斯(H、H、Hess1962)和迪茨(R、S、Dietz1961)提出海底扩张学说。
2、主要内容
(1)地幔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裂缝中溢出,形成洋壳将早先形成的洋壳向中脊两侧推移。
(2)随着洋壳的不断产生和扩张,遇到大陆壳时,俯冲到大陆壳下融化、消亡。
3、主要依据
(1)太平洋壳磁异常沿中轴脊存在惊人的对称,大西洋、印度洋也有相同性质。
(2)洋壳年龄,越接近中脊,年龄愈新。
(3)海底扩张平均速度为1-20cm/a
存在缺点:虽然大洋在移动,但动力何在,没有依据。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1968年前后,地球科学家麦肯齐、摩根、勒皮雄和威尔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主要内容
①岩石圈并非是一个完整而刚性的整体,而是由各种断裂带和构造活动带分割成若干个块状体,称板块,全球有六大板块,大板快又可以分成小板块。
②刚性的岩石圈浮于塑性的软流层之上。
③板块之间比较活跃,而板块中间较稳定。
④板块之间的碰撞、断裂和交叉平移控制着地表形态及地壳运动。
三、板块构造学说
3、板块边界
①分离型板块边界:称增生板块边界,往往在大洋中脊或洋缝中,软流层上升、喷发,冷却形成新的洋底。
②汇聚型板块边界:包括二种,其一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形成大洋板块俯冲在大陆之下,有沿岛弧俯冲的海沟;其二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地缝合成。
③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无消亡和生长现象,因板块碰撞或断裂造成的横断层。
4、板块运动驱动机制:
①地幔对流模型 :下地幔底层物质黏度较低的物质受热上升。
②超级热地幔:大洋板块俯冲形成“冷幔粒” ,上升的地幔物       质形成“热幔柱”。  
本节练习与思考
1、从地质历史时期大陆形状的演化,分析早期冈瓦纳大陆是由哪些陆地合并而成。
2、怎么理解大陆在漂移,主要依据是什么?存在的最大缺陷是什么?
3、海底扩张学说有什么证据?扩张的动力来自什么?
4、阅读六大板块分布图,找出其分界线,说说三种类型界线的位置。
5、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主要地形分布区(如山脉、海沟等)的成因。
6、作图分析,板块驱动的动力机制。
地质时期大陆在漂移
美洲和欧洲大陆极移轨迹
大洋两侧地磁对称性
大洋中脊地层年龄与磁异常变化图
全球板块分布图
海洋板块移动俯冲到大陆板块图
板块驱动机制解释
板块及界线分布图
深层次思考
1、复印一张世界地图,沿大西洋两侧海岸剪下拼巾比较,与-915M海底合拼有何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分析,你认为魏格纳的古联合大陆什么时候才开始分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