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第二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教学目的:了解地表开放系统中各圈层之间的联系;掌握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形成的原因;熟悉沃克环流的形成、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探索岩石圈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节讲授主要内容
一、海——气之间相互作用
1、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2、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1、概念
2、出现的时间规律
3、造成事件的原因
三、岩石圈——大气圈——海洋之间 关系
一、海——气之间相互作用
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海洋是最大的热容器
是全球水分的源地,“水的行星”
调节海陆的水热平衡
大气运动能促使海水运动
影响海洋上空太阳辐射
产生降水,影响海水的盐度
气温影响海温~海冰~海平面
气压影响海水溶解的气体
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1、基本概念
厄尔尼诺: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圣婴” ,指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赤道东太平洋上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温现象 。
拉尼拉:西班牙文La Nina,是“圣女”的意思。指出现赤道东太平洋上海面温度的异常变冷现象。
2、出现的时间规律
其一、平均频率19.3% ,少发期0—1次/10年 ,多发期3次/年 ,间隔70年。
其二、一次厄尔尼诺过后,并非都有一次拉尼娜事件
3、造成事件的原因
沃克环流破坏
赤道太平洋地区南侧 存在形成自西向东的逆赤道流
太平洋西侧 “热源”上升,南美西岸“”冷源“下降成环流
东南信风减弱
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原因影响
3、造成事件的原因
每隔3—4年 ,东南信风会突然减弱 ,沃克环流破坏
赤道太平洋东岸的海水上翻现象消失 ,渔场资源减少
出现几十个纬度,上百个经度范围内 海温升高1℃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全球变暖,洪涝频发;局部干旱
拉尼娜现象出现:全球变冷,干旱扩大
三、岩石圈—大气圈—海洋之间 关系
太平洋南赤道地区存在暖水团和冷水团的移动
太平洋南赤道地区形成沃克环流
本节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2、作图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造成沃克环流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3、运用岩石—大气—海洋之间互动关系理论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
4、什么是地理环境,正确的人—地观应是怎样?
课前资料搜索
1、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发生过怎样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