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咱家的瓦厝》教学设计 ----活动成果展示课 【活动背景】? 厦门市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毗邻孔庙,与孔庙一墙之隔,孔庙保留了瓦厝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同安博物馆所在地,然而其他地方的闽南瓦厝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逐渐被世人忽略和遗忘,并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它们正面临着被现代建筑吞噬的危险。让学生走进孔庙,走进瓦厝,研究闽南瓦厝前世今生。? 《咱家的瓦厝》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咱家的瓦厝”入手,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同安)瓦厝的现状,主动探究同安瓦厝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的核心素养。? 【活动目标】? 1.?走进闽南瓦厝,调查同安瓦厝的现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小组分享活动成果,充分展示小组探究同安瓦厝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引导学生整理并总结学习收获、反思问题,激励学生对衍生的新课题继 续探究。? 【活动重难点】? 以学生为主,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力求形式“百花齐放”,共赏同安瓦厝的“古往今来”,探索瓦厝的保护和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对于瓦厝既熟悉而又疏远。我们学校毗邻孔庙,孔庙保留了瓦厝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对同安其他地区的瓦厝了解甚少。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主动探究的能力,收集、分析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情感价值观仍?需提升。? 【活动准备】? 一、活动开展情况? 第一阶段:?? 1.小组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实地考察、采访、问卷调查。?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第三阶段:?? 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评价、总结。?? 二、学生准备: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收集图文材料,拍摄采访视频,整理和汇总材料,准备分享活动成果。? 三、老师准备: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收集、整理学生活动过程的照片及各种瓦厝资料、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展板材料。? 四、教学环境的设计:合作性小组(学习共同体)? 五、教学用具的准备:多媒体设备(白板)、展板等。? 【活动时长】1课时? 【活动过程】? ★课前组织:同学们,上课了!今天大家特棒,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专注,先送你们几只“专注倾听”的燕子!(板画:燕子:倾听)? ?捕捉身影,扣响瓦厝之门? (一)揭题导入? 1.师: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咱家的瓦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板书:咱家的瓦厝),主要分成了6个小组:摄影师小组、建筑师小组、设计师小组、文史家小组、小记者小组和救援小组,他们分别从瓦厝的种类、历史、设计、现状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 2.板书:各小组主题? 3.师:针对这些主题,各小组制定了活动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家研究得怎样?有什么收获?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咱家的瓦厝”,一起来分享活动成果。? (二)活动剪影? 1.师:首先一起欣赏此次活动剪影。瞧,这是哪个小组呢?? 2.指名回答:?预设:? ①建筑师小组正在实地考察咱家的瓦厝,捕捉关于瓦厝的信息。? ②文史家小组在图书馆收集有关瓦厝发展历史的资料,探讨有关瓦厝的问题呢……? 3.过渡? 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完剪影,汇报时间也到了。老规矩:汇报时要大方、声音洪亮。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取长补短。比比谁的耳朵灵,眼睛亮。哪组捷足先登呢?建筑师小组最自信地举起手儿,优先权非你们莫属。并送你们一棵“勇于分享的榕树”。? 4.板书:榕树:分享? 二、?小组汇报,鉴赏瓦厝之韵? 师:瓦厝,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同学来说,有些陌生。接下来“摄影师”小组将为大家揭开咱家瓦厝神秘的面纱,掌声有请。? (一)“摄影师”小组? 1.研究主题:细品各种瓦厝特色?2.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3.研究内容: ?①瓦厝的命名? 瓦厝是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在不少地区,又名“红砖厝”。?闽南语方言经常称为“厝、古厝、瓦厝”。?(边播放ppt边讲解)? ②瓦厝的类型? 瓦厝的类型主要有大旗磐、大四壁、五间、大六路、同字厝等。这些瓦厝的建筑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边播放ppt边讲解)? ③同安特色瓦厝? 小组介绍同字厝和王氏瓦厝。? ④走进孔庙(同安博物馆)???????????? 4.?研究成果:幻灯片、瓦厝摄影展、简介名片?????????? 5.过渡:没错!当下,同安这片土地上仍保留着数百座的红砖瓦厝建筑,为我们敞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的记忆大门。瓦厝,这一闽南传统的建筑,具有她自己独特的魅力。看!建筑师小组已经跃跃欲试,他们还带来了瓦厝的模型,让我们跟随他们去领略瓦厝的建筑魅力吧。? (二)“建筑师”小组? 1.研究主题:翻阅瓦厝建筑艺术? 2.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自制模型。? 3.研究内容: ?①瓦厝的结构格局? 瓦厝建筑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一厅两房”的三开间结构,而五开间即三开间左右再各扩展一间而成,即“一厅四房”。其按进深大小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边播放ppt边讲解)? ②瓦厝的布局特点? 瓦厝在分布格局上更为讲究,请看屏幕,以大六路为例,就有一般的瓦厝都具有前埕、前落、前厅、前厅房、深井、东厅、走廊、后落、后厅、后厅房、巷路、后尾门和护厝。(边播放ppt边讲解)? 4.研究成果:瓦厝模型展???? 5.过渡:“建筑师”小组可真了不起,将瓦厝的建筑魅力展示得美轮美奂。瓦厝可不仅仅是只具备这些特色,从建筑学的角度,也是独具韵味,不信!请?“设计师”小组为我们揭晓!? (三)“设计师”小组? 1.研究主题:领略瓦厝设计魅力? 2.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查找资料。? 3.研究内容:? ①瓦厝的建筑材料? 红砖、白石墙体、红瓦、梁、橼、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②瓦厝的独特之处? 瓦厝的八大特色:瓦厝的瓦顶是由砖瓦构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燕尾脊象征着神圣和身份地位;深井,瓦厝基本上都有深井设计,有相当多的优势;涵孔,它主要和瓦顶、天井中的小水渠构成整个瓦厝的排水系统;天窗,则有很强的采光效果;阁楼和壁橱是储存物品的好场所;门槛将住宅与外界分隔开来,既挡风防尘,又把各类爬虫拒之门外,并防止财气外泄……? ③研究报告《瓦厝的排水系统研究报告》和体验日记??? 过渡:瓦厝不仅外观独具一格,而且设计独具匠心。同时,瓦厝更是包含了许多深沉的文化积淀。让我们跟随“文史家”小组,一起品味瓦厝厚重的历史文化。? (四)“文史家”小组? 1.研究主题:感悟瓦厝历史文化? 2.研究方法:采访、查阅文献、实地考察。? 3.研究内容: ?①“入厝”的习俗? 建房叫“起厝”,乔迁叫“入厝”。“起厝”的讲究有:选址要请风水师看风水,前低后高,一般是“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在建筑过程中,要请风水师测算“揭时”,还要“敬天地”;上梁,最为隆重的环节。(边播放ppt,边讲解)? ②欣赏小组拍摄的入厝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入厝的习俗也相当细致繁琐,包含几个环节。看!“入厝”前要:送添灯和送母舅联,打扫新厝等准备;入厝的步骤有:择日、准备七宝、搬东西、拜门神、安神、“谢厝脚”、安床等。入厝后,要跨过火炉。然后还有一些仪式之后,才算真正入厝。(边播放ppt,边讲解)? ③瓦厝的禁忌? 古厝也有许多的禁忌:第一忌地势前高后低;第二忌劲风吹过的地方;第三忌马路直冲和直排房屋直对;第四忌尖角直射;第五忌衙前庙后等。(边播放ppt,边讲解)? 4.研究成果:幻灯片和合唱《大瓦厝》? 5.过渡:瓦厝,不仅是唯美的建设艺术,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她们昔日繁华,那今日的又面临着怎么的境况,让我们连线“小记者”小组,让他们在现场为我们带来报道。? (五)“小记者”小组? 1.研究主题:聚焦瓦厝远逝身影? 2.研究方法:采访、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 3.研究内容:? ①瓦厝的发展变化:图片展示,今昔对比,感悟瓦厝亟待被救援和保护。? ②采访视频:莲花镇现居住在瓦厝的老人。? ③瓦厝的生存现状:同安溪边街瓦厝、“99间大厝”濒临被废弃的边缘。? 4.交流讨论:听完他们的汇报,你们的内心有何感受?? 预设:难过、遗憾、着急……? 小结:是呀!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处在没落边缘的民居,不要让美成为遗憾,让历史留下空白。“救援”小组已经迫不及待了,掌声有请他们讲讲我们该如何保护瓦厝。? (六)“救援”小组? 1.研究主题:探索如何保护瓦厝? 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采访、查找资料。? 3.研究内容:? (1)采访民俗专家:保护瓦厝途径? (2)问卷星网站,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多选题:“古厝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什么?”有40%的人认为将其发展成为旅游景点;有80%的人认为申请文化遗产;有16.67%的人认为将其作为旅社,让人们可以体验居住在古厝的生活;还有一部分持另类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闽南古厝今后的发展方向当是保护和开发。? 另一道题“您认为在保护和开发瓦厝的过程中,谁起的作用最大、最有效?”有60%以上的人认为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出台政策和成立专门的机构保护和开发闽南古厝;有23.08%的人认为依靠社会组织发起活动,来唤起人们和政府保护的意识。? 研究成果:? ①宣读倡议书? ②画报展板(手抄报、绘画等作品)? 5.小结:救援小组的呼吁不仅传到我们的耳朵,而且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传递给每个人。希望大家也能把这份倡议带到你们身边的人中,让大家一同来保护咱们的文化遗产——瓦厝。? 三、总结评价,尽显瓦厝之美?? (一)交流收获?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一起交流吧!? 预设1谈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瓦厝有更深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 预设2谈能力:这次活动,我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了。? 预设3谈新课题:我想继续研究“瓦厝的开发”和“瓦厝的未来”?……? (二)多元评价? 1.小组自评? 2.小组互评? 3.老师评价? 师:你们的收获一点都不逊色于老师嘛。老师发现每组的成果都有亮点。比如摄影师小组用一双慧眼带我们细品了各种瓦厝;建筑师小组和设计师小组制作的瓦厝模型让人记忆犹新;文史家小组合唱的《大瓦厝》余音绕梁;小记者和救援小组制作的精美ppt耐人寻味,详细的倡议书更是敲响了警钟。每一组都非常用心,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让人大开眼界。但也存在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继续完善!? (三)总结延伸? 1.师: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果然集体的智无穷啊。看,在大家的通力合作和群策群力下,瓦厝的百花欣然怒放。? 2.板画:百花:合作咱? 3.吟诵一首老师创作的《闽南瓦厝》诗歌。(播放背景音乐《大瓦厝》)? 4.延伸:时光是短暂的,今天的分享真是精彩纷呈。相信通过对“咱家的瓦厝”的探究,大家对瓦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的同学想举办一次摄影展,有的同学还想继续研究,还有的同学想研究衍生的课题……这些想法都很棒,老师支持大家继续探究实践。期待下阶段活动,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咱家瓦厝”为主题,以小组实践探究为载体,善用“孔庙同安博物馆”本土资源,有效渗透新课标的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正所谓“不拘一格显个性,万紫千红才是春。”该活动开展一个月多了,本课教学是让小组自主设计展示呈现的方式,让小组自主展示各自研究成果,我们看到各小组成果展示的形式多样性,呈现方式丰富性,充分体现学生独特体验和收获。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徜徉在瓦厝之中,一展身手,才有这节精彩纷呈的成果展示课。然而浅尝辄止要避免,在多元评价环节,教师用时过少且没有针对不足深入引导,学生自悟过于浅显,不够深入。其实小组相互评价是学生取长补短,反思总结的一个极好平台,教师应该有效引导学生在这个环节有所收获。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无论以何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让成果展示活动闪耀灵动的个性,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