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明出游》 一、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文明出行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良好习惯。但是,在少部分人的脑海中却没有文明出行这一概念。学生时代,正是养成文明出行习惯的绝佳时期,文明出行要从小抓起!? 外出旅行,在那美丽优雅的环境里、精美的雕像前、整洁的马路旁,我们每一个人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文明?穿行在大都市的繁华街道,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在人潮涌动的排队等候队伍中,我们是否时常发现不文明行为?? 本节课,通过讨论出行中的正反实例,明确文明出行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意义。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参与文明出行的主动意识,自觉纠正不文明的言谈举止,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将重点内容确立以下两个方面:? 做到文明出行要熟悉掌握哪些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出行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明辨是非能力。通过引导,能明确辨识出行中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 2.制定本组文明出行契约。通过范例,能树立文明出行的规则意识和尊重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能明确辨识出行中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 三、热身(5分钟)? 1.小游戏分组:先围成一个圈,再根据人数除以所要的组数进行分组。(如现有30人,要分成六组。30/6=5,就123456重复报数,数字重复的分为同一组)? 2.选出小组长? 四、课堂约定? 1.积极参与。????? 2.大胆分享。????? 3.认真倾听。? 宣布一条指令: 师--我们的课堂???? 生--静悄悄?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去体验生活、了解民俗、感受自然风光。老师喜欢名胜古迹,景德镇的著名景点景区几乎走遍,所以我想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之前,梦想中的旅游地是这样的……(出示景色宜人风光秀丽的视频供学生欣赏)?2、出示“不文明”的视频、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对比?3、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引导提问:? (1)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生:比如不舒服、惊讶、讨厌……)? (2)如果梦想中的旅游地都是这样的,你们还想去吗?? (3)你们找到了那群可爱的人吗?? (4)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4、主题活动(20分钟)? 活动一:文明or不文明(20分钟)?具体行为动作:? 1.教师提前准备好若干写有各种旅游文明/不文明行为表现的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项;? 2.每组抽签出1条,小组讨论,分工准备扮演出纸条上的行为;? 3.分组表演,可以有语言对话,但是不能直接说出(即逐字念出纸条上行为);? 4.其他组同学猜他们扮演的内容是什么;? 5.教师提前发给每组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图。(教具制作)笑脸代表“文明”;哭脸代表“不文明”。? 6.对扮演的内容,教师喊“一二三”,全班投票表示“文明”OR“不文明”。? 备注:? 1.学生们可能对某个行为的判断有分歧,鼓励彼此讨论;? 2.如课堂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们补充说说还知道哪些在旅游中的文明/不文明行为;? 活动二:文明出行约定(10分钟)? 1.小组为单位:? (1)讨论“文明出行秩序令”。? (2)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考虑到课堂时间关系,选出1-2组进行分享。请其他组提意见建议,教师适度总结提炼。?? 六、延伸总结(5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