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诗词鉴赏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诗词鉴赏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用多种方法吟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诗歌与书法相结合,能书写喜欢的白居易的名句,或自己创作的诗歌。?
3、传承白居易的人品和诗品,感受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和爱民勤政的胸怀。??
课堂准备:服装,道具(舞蹈扇、笔墨纸砚、展板等),背景音乐。??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多种方法吟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大梯子处。?
1、简介白居易由江州量移忠州,初步印象写诗送给李六。?
2、吟诗《初到忠州赠李六》。?
二、沿石磴入诗廊。?
1、沿途简介,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作之诗皆为揭露当时政治之腐败,反映民众之疾苦,颇为现实,一生忧国忧民,意欲为民谋实事,解疾苦。也是唐代留存诗最多的诗人,3000多首。?
2、为何号香山居士??
公元832年,60岁时的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在洛阳12年的800首诗,编为十卷,藏于藏经阁,自号香山居士。?
三、诗廊会诗。?
1、再吟诗,《初到忠州赠李六》。?
a、悟诗人心情。抓诗句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萧疏只抵村。对当时府吏蛮横霸道,欺压百姓行为的不满,对当时忠州萧条,人烟稀少的感叹。?
b、再读此句。?
c、抓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白居易当时看到忠州地形高低不平,房屋依山而建,百姓依山而住,可谓穷乡僻壤之地,心中不免有种失落。?
d、再读失落之情。?
e、回到现在的中州,已是一番怎样的面貌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当时白居易看到这样的情景,立下决心,治理好中州。造福忠州百姓,于是他上任之后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来。?
读《代州民问》?
a齐读。?
b抓,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感悟白居易把思乡之情化作一份治理忠州的动力,这份忠心天地可鉴,别人不懂我没关系呀,我问心无愧,为民做实事的那份赤诚之心。?
c再读此句?
d当时忠州产荔枝,就是何等的好事,他常常自掏腰包买花树栽种,在城东坡上,在郡南山上,在巴子台,在城东水边种树,有石榴,桃树,李树,杏树,荔枝树,不为自己只为民,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不但填补了百姓生活中的水果所需,更是绿化的忠州美化了环境。?
孩子们放眼现在的忠州,在开山修路和栽花种树方面有了哪些成果??
e,表演吟诗?
3、师:当年在白居易来忠州之前,是连年旱灾歉收,民不聊生,白居易上任之后不到两年时间里州民大丰收,整个忠州一片欢悦,于是在第二年春分时节,也就是820年春,白居易在州府宴请府吏与州民倾杯畅谈,欢歌曼舞,与民同乐。?
a齐吟诗《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b,这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是哪些?读的时候要拉长押韵的字,像唱歌一样吟诵出欢悦之情。?
c再次吟诵?
d师:一生忧国忧民的白居易,终于在忠州做刺史时如愿以偿,为民谋福利,于是他改革吏治,在《东坡种花二首》中,他这样写道,养树既如此,养民亦如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
书。这一政策得到了当时州民的拥护和府吏的理解,所以才有了诗中的这一幕。?
e再吟诗?
f白居易写的是当时的现实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么现在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什么政府的资助了吗??
4、总结吟诗方法?
a师:刚才这三首诗其实是三种读诗的方法: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人情感读诗;表演读诗;押韵韵脚拉长读诗。还有一种读诗的方式就是唱诗。?
b吟唱《赋得古原草送别》?
分组用所学吟诗方法自由欣赏、吟诵诗廊其他诗篇。
?四、书法展示。?
师:我们不但会吟诗,还要会作诗,更要会写诗。接下来我们就用毛笔书法的方式来写诗,可以是你喜欢的白居易的诗句,也可以是你自己学着创作的诗句,有信心吗??
五、以大门楹联结束?
1、“爱民勤政忠州得治,种树吟诗山水生辉。”?
2、这节课后多多收集白居易的诗篇,感悟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体会爱民勤政的胸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