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之源——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与水有关的知识,并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感受可饮用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 2、懂得水的来之不易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重要性,提高保护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3、掌握一些节水小妙招,并能在生活中宣传、运用,养成节约水资源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宝贵和稀缺,增强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能联系实际,为保护水资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问: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呢?? 生答:3月22日。? 师问:那谁知道3月22日是个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生答:节水日、水日、世界水日……? 教师讲解: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英语:World?Day?for?Water或WorId?water?day)。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其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二、新知讲授? 1、在今天这个世界水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出示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并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观察。)师:从太空中看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美啊!地球表面陆地以外的地方呈现出迷人的蔚蓝色,这些都是大海。那么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为什么还要专门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呢?? 2、请同学们欣赏资料短片《有限的水资源》。? 师问:看完短片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喝吗?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生答:不是。?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自然界中的生命,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能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真的是有限的。? 3、接下来我们再来观看一个公益短片,了解一下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水出现了哪些问题??? 短片看完后请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水被污染了、水变少了、要保护水资源……)? 4、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观看资料短片,再次加深对世界上水资源的认识,尤其是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5、出示“世界水资源分布图”,带领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世界各国水资源分布(丰富、基本满足、缺乏、严重缺乏)。?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由于缺水,农田干旱,几千万人挣扎在死亡的边线上,在世界上平均15秒就有一名儿童因缺水和饥饿而死亡,全球每年大约有17亿人口没有足够的饮用水。我国虽然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现象,有的城市甚至严重缺水,可以说,淡水的日趋匮乏已经是影响我们生产和生活的严重问题。? 三、知识探究?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我国的“水”存在哪两大主要问题??学生发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2、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现状,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吗?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一点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及引导)。? 3、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3月22日,你行动了吗?怎样才能让世界水日不仅仅是一个日,而是一个长期的行动?接下来,让我们为“节水”出份力,争当节水小达人!? 学生交流讨论并记录,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小妙招能帮助我们节约水资源呢?(交流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节水小妙招。)? 最后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方法进行小结:用节水器具、马桶节水、洗浴时用淋浴、一水多用。? 4、最后再次播放一个小短片,通过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如果没有了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加深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切身体会,真正做到保护水资源。? 5、出示图片及警示语:关爱生命,珍惜水资源。? 四、拓展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还要向周围的人多作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水资源行动中。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保护、节约每一滴水做起,人人争当保护水资源的“小卫士”!让我们的地球永远拥有生命之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次讲课,我收获了很多。我深刻体会到课堂已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成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 一、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与学的关键是效率。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根据学生的情趣特点、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这些特征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法与学法。?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比较好的循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爱好充满一种向上的心理。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