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
一、项目学习背景?
八闽大地孕育出的千年建本,是福建文化宝库中的瑰丽名片,也是中国印刷文化史上的璀璨篇章。无论是在中国图书发展史,还是在古代出版史上,建阳刻书业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重拾这些璀璨文化,将民族的智慧结晶继续传承下去。建本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是我国传统印刷文化保护的重要一环,对传统文化保护、建立文化自信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本图书的制作技艺更是青少年研学和社会实践的极好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建阳文化博物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窗口的宣传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古代先贤创造的非凡历史的同时,更加认识到传承建本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决定在五年级开展《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的建本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二、项目学习目标?
目标一:追寻建本的历史,感受建本文化。?
通过合理的任务设定,引导学生追寻建本文化的记忆,感受古代先贤创造的盛况非凡建阳刻书业,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了本土文化的崇敬。?
目标二:体验建阳扣,建本的制作过程,传承建本文化。?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做建本的“体验者”和“传承人”,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瑰宝的价值。?
目标三:学科知识合理设定,深度研学,弘扬建本文化?
每个文化遗产的内容都是多维度的,书坊刻书业历经宋、元、明及清初六七百年而兴盛不衰,直至清康熙以后渐趋衰落,探究原因,让学生关注多层次的大千世界,将历史、地理、科学、语文等在内的多学科知识运用融汇其中,将课堂知识应用到课堂之外。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传承建本文化。?
目标四: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户外研学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真正核心,研学导师予以引导,通过不同形式的团队建设,以及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有对集体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学习重难点:
追寻建本的历史,感受建本文化。
三、项目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追寻历史,感悟建本文化的灿烂?
岁月斑驳了流年,时间洗尽了铅华,却未曾改变一座小城的千年历史积淀,?八闽大地孕育出的千年建本,是福建文化宝库中的瑰丽名片,也是中国印刷文化史上的璀璨篇章“那么什么是建本呢?它是怎样制作的?对百姓生活和地域文化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收集资料,将为同学们开启建本研学的第一课。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可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向长辈或专业人士咨询……?
第二阶段:探访建阳各地的建本博物馆、展示馆,体悟传统民间艺术?
建本是建阳独有的千年文化遗产,在建阳有建本展览馆,博物馆,体验展示馆,指导学生多方探访,调查研究,了解建阳的雕版印刷始于五代,盛于两宋。了解书坊刻书业历经宋、元、明及清初六七百年而兴盛不衰,直至清康熙以后渐趋衰落的历史过程。?
第三阶段:确定小组研究的课题,深入研究建本文化。?
通过大量的参观、走访、阅读有关资料,同学们对建本这一建阳独有的千年文化遗产,有了自己的认识,通过组织汇报收获后,指导学生提炼出八个研究主题,同学们提出的八个研究主题是:?
.建阳书坊在宋代至明代600多年间,为什么能成为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誉为“图书之府”??
?建本的创新?
古人赞建阳书坊?
建本的创新之处?
建阳扣的制作流程?
?建本的工艺流程:?
7.建本的装帧?
8.建本走向衰弱的原因?
9.建本的挖掘与传承?
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阶段:展示研究成果,弘扬建本文化?
?回顾我们所了解的建本文化和前期学生活动过程(微课:建本和我们)?
二、?揭示活动主题:走进建本博物馆??探寻千年建本文化?
细数参观过和建本博物馆和体验馆。有书坊乡政府、建本展示体验馆、建阳博物馆、
广勤堂、建阳文化馆等地。?
三、各小组汇报探究问题关键词?
根据学生的探究内容关键词,小组汇报分四大篇章?
璀璨的建本文化――建本的制作流程―――建阳刻书业走向衰败——建本文化的传承?
四、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一)第一小组汇报:建阳书坊在宋代至明代600多年间,为什么能成为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被誉为“图书之府”??
1.选题由来?
5月4日,我们小组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书坊研学,(集体照)初见书坊,古朴的墙砖,苍翠的古树,静谧的田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是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刻印书籍的数量居全国之冠,(图)听说,这里有一幅长达十米的画卷,复原了当时的繁荣景象。我们来到陈拱北故居看到这幅大书坊图真是“书市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大宋书坊图)由此产生了我们研究的问题:?
2.、寻找答案:?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参观了书坊文化站、书坊建本展示体验馆,采访了当地路人、老人、学者、专家、(照片与视频),实地考察了积墨池和书林楼。?
3.、得出结论?
雕版印刷从唐末开始,至宋代方兴盛发达,究其原因有四:
?第一、经济的发展为刻书业的兴盛奠定基础。?
北宋时期,地处东南边陲的福建地区未受唐末五代战乱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商贸活动十分活跃,商人足迹远至日本、朝鲜和阿拉伯一带,建版书籍随同建窑瓷器大批销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为刻书业的兴盛奠定基础。?
第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刻兴业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
建阳地处闽北山区,素有“林海竹乡”之称,造纸用的竹子,雕版木材应有尽有。此外,还有令人称奇的“积墨池”,取池中之水调黑,乌黑发亮,源源不断,是天然的印书墨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书坊刻书业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
第三、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刻书业迅速发展。?
北宋建阳有游酢、杨时论道东南,(程门立雪图)南宋有建阳七贤朱熹、蔡元定、黄斡等理学大师结庐讲学,书院林立,文风鼎立,促进刻书业迅速发展。(潭阳七贤图)?
第四、交通的要冲地位促成图书的畅销?
自南宋开始,建阳地连闽、浙、赣之要冲,为八闽交通干道上必经地之一;水上交通方面,崇阳溪、麻阳溪在建阳境内汇合,注入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的建溪。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往来客商濒繁,图书销售,畅通便捷。(图)?
总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推动了建阳书坊雕版印刷业的繁荣发展,成为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一。?
(二)、第二小组?
探究:建本的创新之处?建本创新一:“建本”把正文与注文刻在一起,上下对照便于阅读。在宋建本以前,我国的经史书籍都是正文与注疏分刻,很不方便。?
创新二:建本率先使用插图和带图的封面,建本采用上图下文、图文并茂的版式。在当时属全国首创,对后世图书的多元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阳书坊创造了这种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和时间的封面,这在出版史上又是一个创新。?
创新三:在书页左上角增刻“书耳”,上有篇名或章节作引子,便于查阅。?
这些创新使建本在宋代至元代数百年间引领全国潮流,在各地得到效仿和普及,并沿用至今。刻印书籍的数量居全国之冠。。?
(三)、第三小组?
我们收集了古人描写当时建阳刻书业繁荣的诗。请听:(组长穿古装诵读)?建本之乡,邹鲁渊源,以刀为锄,以版为田。?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客商贩者,往来如织。?
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总结:千年以前,建阳的刻书业如此繁荣,身为建阳人的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板书(我骄傲)?
这大受欢迎的建本是怎样制作的呢?咱们就请制作流程的小组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四)、第四小组?
介绍演示:建阳扣的制作流程?
建阳扣”生产制作基本工序有:斩竹漂潭、煮楻足火、舂臼捣捶、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ppt按流程介绍小组体验过程。)?
(五)、第五、六小组?
两个小组合作介绍演示建本的工艺流程:?
建本雕版印刷制作技艺制作步骤一般有:???裁板、写板、刻板、上板、刷墨、刷印等?刻板:小组长介绍刻板过程展示实物。?
印刷:调好墨、备好纸后,先用一把刷子蘸些墨,在雕好的板上将墨刷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刷,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利用希沃教学助手投影,边操作边解说。)?
(六)、第七小组?介绍演示建本的装帧?
装帧:建本古籍线装书装帧技艺流程分为三条线,均为手工操作:?
书芯技艺流程:印刷好的半成品→理料(撞理)→开料→折页→配页→黑口、鱼尾对齐(齐栏)→压平→齐栏打孔→下纸捻定型→切书→包角→粘封面→复口→打孔→穿线成书→粘书签→印书根。(ppt按流程介绍小组体验过程。)?
(七)、第八小组?
探究:建阳刻书业走向衰弱的原因?
首先,战火波及,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这是直接的原因?
战乱破坏了原有的经济、文化,造成道路堵塞,昔日繁华的图书之府成了边远僻地,给所剩无几的书肆造成销售的困难。不少刻书世家外出谋生。一时间刻书作坊纷纷倒闭,书市随之一蹶不振。更有几场大火使幸存的雕版、书籍被烈火吞噬殆尽。延续九百年之久的书坊雕版印刷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清代建刻在刻本质量、经营条件上无法与外地刻书业竞争,这是建刻衰亡的内在原因。?
在书坊刻书逐渐衰败的同时,原与建阳鼎足而立的金陵、苏杭一带的刻书业却更加发达起来。?
最后,文化环境欠佳也是刻书业衰败的致命之因。?
刻书既是经济事业,其本质上更是文化事业。而清代的建阳,其文化环境与外地相比毫无优势可言。考亭学派遗留下来的几个书院几处纪念遗址,但见香火不断,哪闻琅琅书声!学人中不再有如朱熹、蔡元定、祝穆这样的硕学鸿儒;刻书家中不再有余仁仲、蔡梦弼、余志安、刘剡、熊大木、余象斗这样的行家,衰败纯属必然。?
(八)、第九小组:建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延续九百年之久的建阳雕版印刷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绵延千年的传统雕版文化,仍然根植于建阳这块土壤生生不息,请看《建本文化的挖掘保护》?
五、老师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了各组同学的汇报,对建本文化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千年建本文化!我传承!我骄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