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知道西晋的建立、统一和腐朽的统治。 了解“八王之乱”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掌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及影响。 新课展开 1.西晋建立 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魏灭蜀 司马炎建晋(灭魏) 280年 266年 263年 2.统一全国 魏 蜀 吴 西 晋 220—266年 221—263年 229—280年 思考:西晋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超过南方。(根本原因) 西晋建立时,蜀国已经灭亡,吴国的统治也日益腐朽,国力衰落。 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3.统治概况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1.背景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2.经过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实质:西晋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混战。 思考: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4.北人南迁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1.概况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他们的内迁,一方面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由于西晋政权对其采取民族压迫政策,激起了少数民族的反抗,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十六国时期。 拓展延伸 2.内迁 时期 民族 迁移地点 结果 东汉、魏、晋时期 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 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思考: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气候寒冷时期,气候的寒冷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造成牲畜大量减产,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被迫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政权的战争不断,躲避战争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之一。 中原人口因战乱减少以及西晋时期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提供了条件。 各政权和各种势力对游牧民族力量的利用。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趁机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后,北方民族政权林立。 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思考: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有什么影响? 3.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合作探究 西晋短暂的统一后迅速灭亡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乱,耗尽了西晋国力;(3)内迁各族受西晋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教训:(1)反贪防腐,加强思想建设;(2)要团结,不要内耗;(3)民族关系要融洽;等等。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C 2.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败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B 课堂练习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出现内迁的高潮。这时期内迁的民族中不包括( )。 A.鲜卑族 B.氐族 C.蒙古族 D.羌族 C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