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第一单元 新文化运动 绝对否定 壹·近代以陈独秀为代表,兴起了什么运动? 贰·该运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壹 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目标一· 根据目标一种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由此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目标二· 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目标三· 目标一:自学教材2-4页,提取出教材中关于中华文化发展的阶段、时期以及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概括出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方式:接龙 时间:5分钟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尊贤使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老子 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有道而产生;自然而然,凸显人的存在 孔子 儒家文化创立者,“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墨子:尚贤 目标二:根据目标一中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由此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要求:用课本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自主探究 3分钟 目标二(一)根据目标一种所整理出的内容与历程,结合教材,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尊贤使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老子 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有道而产生;自然而然,凸显人的存在 孔子 儒家文化创立者,“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墨子:尚贤 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和而不同 内涵: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 凝聚性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多样性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代表: 1.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2.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3.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4.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5.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 6.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 材料三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目标二(二)结合材料、教材归纳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材料四 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年到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 连续性 本土性、多样性、 包容性、凝聚性、 连续性, 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特点: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要求: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合作探究3分钟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一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的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核心价值观成长于中华大地,凝结着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趋向,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与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合,再到近代以来,对西方优秀文化理念的借鉴,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崇尚,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又推陈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目标三: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概括中华文化的价值。 材料三: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学”与“习”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 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中华传统文化的 当代价值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提供思想源泉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 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小结 女德班: 女德班是指以宣扬“女德”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 2014年9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这类女德班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 [1]? 2018年12月,网传“温州惊现未成年人‘女德班’”一事,温州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教育局、文成县组成的市县联合调查组。责令立即停班,关闭培训点。 学案选择题 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答案 BDCAC ACC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