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默写:
1.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等级划分体现了什么等级制度?请评价其影响。
2.写出佛教的创始人和基本教义?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最早的农业聚落在哪里?
最早神话中的部落领袖叫什么名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早期国家和社会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1.2.1 早期国家和社会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早期国家与社会
各小组完成如下任务:
1、选好本小组代表的朝代(夏、商、西周三选一);
2、介绍该朝代的兴衰史(涉及时间、人物、事件等);
3、找出该朝代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发展所打下的基础要素(可以典型成果为例进行分析)。
早期国家与社会
时间:
人物:
事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
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
建夏者:禹
继位者:启
亡国之君:桀(jié )
早期国家与社会
典型成果: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开创了我国宫廷建筑的先河
3.建立了国家政权机构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早期国家与社会
时间:
人物:
事件:
建于约公元前1600年
亡于约公元前1046年
建商者:汤
亡国之君:纣(zhòu )
早期国家与社会
典型成果:
1.青铜铸造业发达: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建立了国家政权机构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后母戊鼎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礼器
煮食器
盛食器
兵器
工具
“鼎”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骨髓,你能例举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
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撒足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
鼎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你能猜出这些甲骨文是些什么字吗?
甲骨文奠定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早期国家与社会
时间:
人物:
事件:
建于约公元前1046年
亡于约公元前771年
建西周者:周武王
周朝 = 西周 + 东周
牧野之战 西周定都镐(Hào )
早期国家与社会
典型成果:
1.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权利和义务?
确立周王的权威,开发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但后期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影响:
2.礼乐制度:
有效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书p123
天 子
诸 侯
卿大夫

平 民
奴 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分封制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
天 子
诸 侯
(国家最高统治者)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权利:
  土地和民众。
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商朝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使贵族长幼有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例如: 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驾崩 诸侯—薨hōng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去世
天子用鼎
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悬挂编钟(乐器)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四面悬挂,诸侯三面悬挂,卿大夫两面悬挂,士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1、三则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哪些制度?
2、请结合课本,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2种制度。
3、这些制度对西周有什么利弊?
结合课本12页的内容,分析历史材料
书p123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间采用的是“选贤与能”的方式来推举部落首领。
当时的禹因为成功治理洪水而功勋卓著,受到强烈推举后,舜便让位给禹。禹就此成为了部落首领,随后建立夏朝。
禹在年老时,按照禅让制,曾先后举荐皋陶、伯益作继承人。但禹却不给实权,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