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北方民族的融合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3 北方民族的融合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复习巩固(战争篇)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
特点
结果
意义
200年
208年
383年
曹操
袁绍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
孙刘联军
前秦
东晋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江南免遭摧残,利于经济发展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江南地区
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兴修水利,开垦良田;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使用粪肥;
开始种植小麦,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养蚕缫丝技术提升,冶铸技术改进(灌钢法),制瓷业发展(青瓷);
手工业:
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认一认
它们的名字?
有什么共同特点?
胡萝卜
芝麻
胡椒粉
核桃
胡麻
胡桃
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北方的民族融合
农耕民族(汉人)
游牧民族(胡人)
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
五胡:匈奴、鲜卑、羯(jié) 、氐(dī)、羌(qiāng)
时间
内迁民族
规模
结果
北朝
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北 方 的 统 一
十六国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 强大起来,建立了 。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了 的趋势。
鲜卑族
拓跋部
北魏
439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
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为大袖口,改阔腿裤,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民族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民族融合
椅子(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足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
民族融合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
落后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二、民族融合的高潮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1.阅读课本81页1-2段,梳理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民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条件?
时间
都城
民族
十六国后期
平城
鲜卑族
改革前提:
1、439,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杂居,民族交融已成为趋势。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孝文帝改革——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定都洛阳的朝代: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拓跋澄传》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方面分析)
原因:
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气候寒冷干旱;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③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假如你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学习汉族文化?请小组合作,结合教材,讨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2. 迁都后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穿汉服
汉族服饰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
改汉姓
通汉婚
(2)北魏孝文帝改革
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学汉族的礼法,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政 治
语 言
服 饰
姓 氏
婚 姻
官 制
礼 法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废除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汉化措施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政治……
风俗……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影响:
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北方的民族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同时改革又促使民族融合加剧。
南北朝的对峙




政权分立
十六国
东晋
北周
北齐
梁、陈
西魏
东魏

宋、齐、梁
北魏
南朝
北朝
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
① 年,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
⑥采用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439
鲜卑
洛阳
汉语
鲜卑语
汉族
汉族
汉族贵族
汉族
汉族
民族融合
内容
背景
北魏的统一
民族融合趋势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融合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把下面几个关键词按先后排列一下吗?
迁都洛阳
北魏的统一
民族融合趋势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融合
迁都洛阳
内容小结
557--581
北朝:
南朝:
南北朝的朝代更替表
南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386--534
534--550
550--557
535--557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