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36张PPT)+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件(36张PPT)+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早期国家与社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史记》关于夏朝历史的部分记载,其中提到了夏朝的军队、刑法、监狱等信息,由此可知(???

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B.?夏朝采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D.?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3.在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桂陵之战???????????????????????????D.?卧薪尝胆
4.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商朝?????????????????????????????????????B.?西周?????????????????????????????????????C.?西汉?????????????????????????????????????D.?东汉
5.如图的“利簋”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这一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A.?纣王残暴???????????????????????????B.?武王伐纣???????????????????????????C.?分封诸侯???????????????????????????D.?武王问鼎
6.史书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7.《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交纳贡赋?????????????????C.?拱卫周王室?????????????????D.?定期服役
8.最近央视热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不光火了文物和博物馆,更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之上。在第二期里,气势恢宏、音色清亮的曾侯乙编钟惊艳了很多人。回答小题。
(1)编钟是???
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与规格各不相同。天子三架编钟i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些规定体现的相关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9.下列说法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的宫殿建筑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B.?商朝时在龟甲上写下占卜吉凶的结果
C.?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D.?夏朝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10.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
(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ml国消灭商朝的是谁?
(3)西周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4)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12.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二: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孔子知道了,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原来,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
(1)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
(2)结合下图和材料一请你谈谈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周朝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这种制度?你认为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13.右图中的青铜器是1939年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县出土的,重约833千克,连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青铜器的名称、制造朝代及历史地位。
(2)该青铜器是做什么用的?商王制造该青铜器的目的是什么?
(3)鼎在我国古代象征什么?请举出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至少写出两个)
(4)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1)C
(2)D
9.【答案】
B
10.【答案】
A
二、材料分析题
11.【答案】
(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
(2)牧野之战;周武王。
(3)公元前1046年;镐京。
(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
12.【答案】
(1)分封制。周天子的子弟和亲属功臣。
(2)不能。分封制在当时的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但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战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3)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下社会秩序的工具。作用或影响:一方面与分封制一起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
13.【答案】
(1)名称:司母戊鼎。制造朝代:商朝。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2)祭祀。商王祭祀他的母亲。
(3)象征权力和地位。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问鼎中原、鼎力相助等。
(4)商朝。特点:青铜制品种类繁多,造型古朴奇特,工艺精湛细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1.2.1
早期国家与社会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新知导入
动画片《大禹治水》以同名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上古英雄大禹在大洪水泛滥人间时受舜帝之命,带领庚辰、伯益、竖亥等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平定水患,打败水神共工的故事,同时穿插大禹与涂山氏的动人爱情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佳话,展现了大禹心系天下、不畏艰险、公而忘私的精神。
电视剧《大舜》以远古帝王大舜传
奇曲折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尧、
舜、禹历经磨难、治理水患,为民
造福、成就伟业的故事。
走近早期国家与社会
新知讲解
夏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1.
时间
2.
人物
3.
地位
4.
疆域
约公元前2070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5.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之后,继承王位的是谁?他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王权的?
他先后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

禹当上部落首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治水有功
禹当上首领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自己的权力的?
1.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他朝贡
2.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防风氏
3.划定“九州”
4.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三字经》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内部:以神庙和宫殿等大型建筑为中心
周围:街道散布着许多农业村落和一些铸铜、制陶作坊
外层:城墙和河流
新知讲解
1.
时间
2.
原因
3.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
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夏朝被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灭亡。
国王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夏朝的灭亡
(1)商朝的青铜文明
公元前1600年前后
2.
人物

3.
文明成就
(2)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建立与统治
1.
时间
1.
青铜铸造业概况
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3.
青铜铸造业的作用
是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
青铜铸造业特点
(1)种类繁多,多达数十种
(2)使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大方鼎
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00多千克
青铜器的一般制作工艺
1
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2
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
3
烘烧:将外范和内范阴干,晾晒后,组合放入烘窑中烘烧,使之脱水、定型。
4
浇注:经常是出窑后趁热浇注。从浇注口注入青铜液体,待液体凝固后,将内、外范打破,取出所铸器皿,对器皿的表面加工整理,青铜器便制造成功。
甲骨文
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就是这个机构的最高主管者)王懿荣犯疟疾,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刻有非常古朴的文字,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经过认真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3.甲骨文的特点(与现在文字的联系)?
2.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作用(或影响)?
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经济政治情况,如狩猎、战争、祭祀、婚嫁等,还有一些商王室的占卜活动。
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概况
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
1.
甲骨文形成背景
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需要占卜。
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2.
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3.灭亡原因
商朝的灭亡
1.
灭亡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奢靡浪费,兴建酒池肉林(水池里装满酒,在里面划船游玩:在树林里的每棵树上挂上肉),大兴土木,修豪华宫苑。
暴虐嗜杀,使用炮烙(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等等
商纣王
成语:助纣为虐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5.
灭亡标志
牧野之战
商朝的灭亡
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
这种说法错误。
商纣暴政引起民愤
周国势力的发展
...
...
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4.
统治措施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今陕西西安)
(1)建立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法
(2)实行分封制
(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1.
时间
2.
人物
3.
都城




卿大夫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实行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简介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子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受封对象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积极作用
西周
目的
消极作用
诸侯争霸,引发战乱
为了巩固统治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受封诸侯的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从周王处获得土地和民众。
受封诸侯的权利
将来谁继承我的王位呢?



我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二夫人所生,二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三儿子也是大夫人所生。周王年龄越来越大,不得不考虑王位的继承人,于是他召集王室成员商议。可是他的三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王位。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最有才能而且是父亲最疼爱的儿子,应该由我来继承爵位和家业。”
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周天子的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1.
含义
是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2.
地位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1.
目的
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符合走近的身份,贵贱长幼间要有明显差别。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反映的社会现象:
周朝用礼乐制度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
——《礼记·礼器》
典章制度
行为方式
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
等诸多方面
礼制
乐制
礼乐制度
音乐
舞蹈
3.
作用:
礼乐制度反映的社会现象:
周朝用礼乐制度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2.
内容
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
目的
礼乐制度
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崩、驾崩
薨(hōng)

不禄
如何称呼“死”呢?不同等级的贵族不一样。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去世、作古、升天、
归西、百年、仙逝等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编钟的悬挂有严格的规定,王宫四面悬挂,诸侯三面悬挂,卿大夫两面悬挂,士单面悬挂,布衣百姓如果悬挂的话,要招致杀身之祸。

在西周,鼎是身份等级象征。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彼此不可逾越。
天子用鼎
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一言九鼎

弁[biàn]
巾、帻zé

冠帽
西周头上的首服主要有弁、冕、冠、巾、帻多种。冕是王公诸侯的首服,弁是由天子至士的首服,冠是有身份的人共用的首服,巾、帻一般人的首服。
西周关于穿衣戴帽的规定:贵族穿丝织品并可以戴冠,庶民只能穿麻织品和带头巾。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自家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8排64人进行演奏,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孔子为什么非常生气?
孔子非常重视周代的礼乐制度,实际上是重视尊卑等级、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何利弊?
利:起到了维护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弊: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问题探究
天子才能享有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
诸侯用六排四十八人规格
大夫四排三十二人规格
士只能享受二排十六人规格的乐舞礼仪
庶民百姓一般没有享受舞蹈的权利
建立者:禹(公元前2070年)
启继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末代国王:桀
文明代表:
二里头宫殿遗址
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
末代国王:纣
文明代表:
青铜铸造业:
司母戊鼎
甲骨文
特征:刻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
礼乐制度
政治制度


西周
朝代
建国
时间
开国
君主
亡国
君主
文化成就
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
夏朝
约公元
前2070年


世袭制、
大型宫殿
国家初创
商朝
约公元
前1600年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强大的军队和严酷的刑罚
文字成熟、
青铜铸造业
繁荣
西周
公元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制度形成体系
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的基本状况
1.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新出现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种姓制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B
C
课堂练习
3.文字是秉承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4.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礼乐制度
D.行省制
B
B
课堂练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建立四百多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
(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ml国消灭商朝的是谁?
(3)西周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4)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课堂练习
5.
(1)材料一:桀;材料二:纣
(2)牧野之战;周武王。
(3)公元前1046年;镐京。
(4)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统治者制定政策要维护人民利益,要关爱百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