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劳动的教育和实践,逐步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2、懂得在集体劳动时要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3、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活动重难点:
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活动内容:?
搞好(班级)公共卫生从值日生入手,让孩子初步学会有步骤地做好公共卫生,从而提高孩子集体服务劳动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写好值日生步骤的儿歌。?
2、制作课件。?
3、值日生轮流表。?
四、活动过程??
放音乐《劳动最光荣》,体会各种动物都参与劳动是最光荣的。?
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心情怎样??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是大哥哥大姐姐的教室,你们觉得怎么样??
对呀,特别的整洁美观,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心里肯定会特别高兴。?
2、激情讨论明理。?
(1)看,这里还有一个教室。出示课件:?
“我不愿意在这里!”图意:一个小朋友哭丧着脸,高叫着:“我不愿意在这里!”他的课积满了灰尘,周围都是垃圾,桌椅东倒西歪,墙上是蜘蛛网……?
?讨论:为什么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在这间教室里学习??
预设:对呀,这间教室太脏了,我们都不愿意待在里面。?想一想,要使教室干净整洁需要???
(3)归纳: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都要在自己的教室里学习、生活,教室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虽然年纪小,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就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把自己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4)讨论:谁愿意每天打扫教室???
预设:你愿意吗?谢谢你,你愿意吗?你也愿意吗?谢谢你们。争当劳动小能手(板贴课题),让我们用掌声表扬他们,向他们学习。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为教室打扫卫生,我们就得按小组轮流,轮到的这一组小朋友就是值日生。(出示值日轮流表,依次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值日)?
?(5)明确值日时间。?
教师请学生游戏式对讲:(依次问答)??
周五值日生小组问:今天星期一,谁是值日生???(周一值日生起立答:今天我是值日生。)??
周一值日生小组问:今天星期二,谁是值日生???
(周二值日生起立答:今天我是值日生。)?
?……?
3、学儿歌导行。?
?(1)提出问题:一组的小朋友怎样把值日生做好呢???
(2)?看值日生步骤投影片,教师讲解。?
先洒水,后扫地:扫地前要先洒水,这样扫地的时候才不会有灰尘。??
擦黑板,抹桌椅,擦黑板的时候要用湿抹布反复的擦,一些比较高的地方可以请老师帮忙,要注意安全。桌面上也要擦到,这样桌椅才能干干净净啊。??
对齐课桌倒垃圾:扫好地后要把课桌椅排整齐,要横着对齐,竖着也对齐。再把垃圾倒到垃圾桶里,注意去倒垃圾的路上,垃圾不要掉落在地面上。?
关好门窗回家去:最后关好门窗和电灯电扇,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回家啦。?
经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就能把教室打扫干净啦,我们来读读儿歌,记住它,加油!??
(3)?归纳导行:学习儿歌:?先洒水,后扫地?擦黑板,抹桌椅?对齐课桌倒垃圾?清洁工具放整齐?关好门窗回家去?
(4)?创设情景,指导行动。?
教师提出:今天星期三,是谁做值日生?(请周三值日生到讲台前,有组长讲清分工和步骤,组员补充。?
全班、想一想,辨一辨。?
(1)小红今天做值日生,心里很高兴,组长分配给她扫地,她等同学洒好水就拿起扫帚扫地,扫啊扫啊,她感到累了。这时妈妈来接她回家,看到小红还没扫完地,就对她说:“小红,时间不早了,我来帮你扫,可以早点回家,反正你已经扫过了。这时小红该怎么办??
为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演小红,我来演妈妈,好吗??
?(2)第二小组今天做值日生,分好工后大家都起劲地干起来。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小朋友自己的是做完了,只剩下玲玲和芳芳还没有把桌子对整齐。军军背起书包对组长说:“我们已经做完了可以回家了”你说军军这样做对吗?如果你是军军该怎么做?为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演组长,另一位同学演军军?谁愿意??
5、小结:我们是集体的主人,教室就是我们的家。轮到自己做值日生是非常光?荣的,我们应当听从组长的分配,按照分工和步骤认真打扫,团结互助,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悟道: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让他自己寻找生命支点,让他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认识自己。同时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陶冶孩子的心灵情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劳动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还使学生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